共同威脅存在情況下弱國為什么退出同盟?
本文關鍵詞:共同威脅存在情況下弱國為什么退出同盟?
更多相關文章: 同盟解體 戰(zhàn)略分歧 自助能力 案例分析 Cox比例風險模型
【摘要】:同盟解體與同盟終止不同,同盟解體系因成員國有意識違反盟約或者在條約到期之前主動退出同盟而導致的同盟終止。本文即聚焦于研究在共同威脅存在情況下,不對稱防御性同盟中的弱國為什么會選擇退出同盟,從而導致同盟解體。 為了回答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一個同盟解體的雙變量理性解釋框架,即同盟內(nèi)部的戰(zhàn)略分歧大小決定了同盟成本的高低,而弱國的自助能力強弱決定了其同盟收益的多少。同盟成本和同盟收益共同決定了同盟是維持還是解體。當同盟內(nèi)部存在重大戰(zhàn)略分歧時,維持同盟需要弱國做出重大戰(zhàn)略犧牲,如果弱國自助能力足夠強大,則同盟對其來說就不是生死攸關的,其愿意為維持同盟付出巨大犧牲的意愿就大大降低,因此存在重大戰(zhàn)略分歧情況下,弱國擁有足夠自助能力就很可能選擇退出同盟,從而導致同盟解體。 由于同盟成本主要是政治成本,同盟收益主要是安全收益,因此無法通過直接相減來判斷同盟成本是否超過同盟收益,因此本文用無差異曲線來解釋說明同盟所付出的政治成本和同盟所獲得的安全收益如何影響同盟效用,繼而解釋說明在同盟存在重大戰(zhàn)略分歧和弱國自助能力強大時,維持同盟對弱國來說具有負效用,從而促使弱國退出同盟。 為了驗證本文所構(gòu)建理論的因果機制,本文首先進行了仔細的案例分析。通過對中蘇同盟從建立到分歧繼而分裂的全面考察,以及對中蘇同盟進行案例內(nèi)求異比較,證明了本文所構(gòu)建的同盟解體理論。為了表明本文研究結(jié)論的普適性,本文還初步考察了2001-2008年的美韓同盟、1958年至1967年的美法同盟以及1957年后的美英同盟,并與1958-1966年中蘇同盟進行案例間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證明了本文所構(gòu)建的同盟解體理論。 為了進一步驗證以上理論的普適性,本文構(gòu)建了包含自變量戰(zhàn)略分歧和弱國自助能力以及控制變量體系大國數(shù)量、民主國家和國內(nèi)體制變化的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統(tǒng)計回歸分析表明自助能力和戰(zhàn)略分歧在對同盟解體發(fā)揮影響上是互為條件的,在自助能力強的情況下,戰(zhàn)略分歧對同盟解體有影響;在自助能力弱的情況下,戰(zhàn)略分歧對同盟解體無影響。在戰(zhàn)略分歧重大的情況下,自助能力強弱對同盟解體有影響;在戰(zhàn)略分歧微小的情況下,,自助能力強弱對同盟解體無影響。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進一步證明了本文所構(gòu)建的理論及其普適性。
【關鍵詞】:同盟解體 戰(zhàn)略分歧 自助能力 案例分析 Cox比例風險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清華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80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26
- 1.1 問題的提出9-11
- 1.2 研究的意義11-12
- 1.3 同盟解體:現(xiàn)有研究及其不足12-23
- 1.3.1 目標實現(xiàn)說13-15
- 1.3.2 同盟類型說15-16
- 1.3.3 國內(nèi)政治說16-20
- 1.3.4 軍備同盟效用比較說20-22
- 1.3.5 總結(jié)與批評22-23
- 1.4 關于研究方法23-24
- 1.5 論文章節(jié)結(jié)構(gòu)24-26
- 第2章 同盟形成理論:評估及對同盟解體研究的啟示26-44
- 2.1 勢力均衡理論:演進歷程及批評26-30
- 2.2 威脅均衡理論:批評及最新發(fā)展30-34
- 2.3 利益均衡理論:批評及最新發(fā)展34-38
- 2.4 同盟形成理論對中國對外政策的啟示38-41
- 2.5 同盟形成理論:評估及對同盟解體理論構(gòu)建的啟示41-44
- 第3章 自助能力、戰(zhàn)略分歧和同盟解體:一個理性的解釋框架44-66
- 3.1 本章引論: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探討44-49
- 3.1.1 需要關注解釋蘋果為什么落地的基礎理論44-47
- 3.1.2 國際關系研究中的兩種假定47-49
- 3.2 核心概念界定49-53
- 3.2.1 同盟和不對稱同盟的定義49-51
- 3.2.2 戰(zhàn)略分歧的定義51-52
- 3.2.3 自助能力的定義52
- 3.2.4 同盟解體的定義52-53
- 3.3 同盟解體:理性的分析框架53-55
- 3.4 戰(zhàn)略分歧與同盟成本55-58
- 3.5 自助能力與同盟收益58-60
- 3.6 因果機制:戰(zhàn)略分歧、自助能力與同盟解體60-63
- 3.7 研究假設63-65
- 3.8 本章總結(jié)65-66
- 第4章 從分歧走向分裂:對中蘇同盟關系的再考察66-109
- 4.1 中蘇同盟關系的確立(1949-1950)67-72
- 4.1.1 簽訂新約還是維持舊約68-69
- 4.1.2 有關蘇聯(lián)在華特權(quán)問題69-71
- 4.1.3 中蘇同盟關系的重新確立71-72
- 4.2 中蘇同盟關系的蜜月期(1950-1957)72-83
- 4.2.1 中蘇在朝鮮戰(zhàn)爭時期的協(xié)調(diào)與配合72-77
- 4.2.2 蘇聯(lián)對中國的全面經(jīng)濟援助77-80
- 4.2.3 中國在波匈事件中對蘇聯(lián)的支持80-83
- 4.3 中蘇同盟分歧的不斷深化(1958-1966)83-104
- 4.3.1 中蘇在對美戰(zhàn)略上的根本分歧83-92
- 4.3.2 中蘇對國際共運領導權(quán)的爭奪92-104
- 4.4 戰(zhàn)略分歧、自助能力與中蘇同盟的最終分裂104-106
- 4.4.1 中蘇戰(zhàn)略分歧的重大性104-105
- 4.4.2 中國自助能力的根本提升105-106
- 4.4.3 中蘇同盟的最終分裂106
- 4.5 本章總結(jié)106-109
- 第5章 對其它案例的初步檢驗109-121
- 5.1 對 2001-2008 年美韓同盟的初步考察109-112
- 5.1.1 美韓同盟戰(zhàn)略分歧的重大性109-111
- 5.1.2 韓國的自助能力111-112
- 5.1.3 美韓同盟的維持112
- 5.2 對 1958-1967 年美法同盟的初步考察112-116
- 5.2.1 美法對同盟主導權(quán)的重大分歧112-114
- 5.2.2 法國的自助能力114-115
- 5.2.3 法國退出北約一體化機構(gòu)115-116
- 5.3 對 1957 年后美英同盟的初步考察116-119
- 5.3.1 美英同盟戰(zhàn)略的一致性116-117
- 5.3.2 英國的自助能力117-119
- 5.3.3 美英同盟的維持119
- 5.4 本章總結(jié)119-121
- 第6章 自助能力、戰(zhàn)略分歧和同盟解體:統(tǒng)計分析121-140
- 6.1 本章引論121-123
- 6.2 變量及其賦值123-126
- 6.2.1 同盟解體123-124
- 6.2.2 弱國自助能力與實力不對稱124
- 6.2.3 戰(zhàn)略一致性與戰(zhàn)略分歧124-125
- 6.2.4 體系大國數(shù)量125-126
- 6.2.5 民主國家與國內(nèi)體制變化126
- 6.3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126-127
- 6.4 相關性統(tǒng)計分析127-128
- 6.5 Cox 比例風險模型回歸分析128-138
- 6.5.1 以實力不對稱和戰(zhàn)略一致性構(gòu)建的模型分析129-131
- 6.5.2 以弱國自助能力和戰(zhàn)略分歧構(gòu)建的模型分析131-138
- 6.6 本章結(jié)論138-140
- 第7章 結(jié)論140-147
- 7.1 研究結(jié)論140-142
- 7.2 研究創(chuàng)新與價值142-143
- 7.3 政策啟示143-145
- 7.3.1 朝鮮發(fā)展核武器對中朝同盟的影響143-144
- 7.3.2 美日同盟解體的可能性探討144-145
- 7.4 下一步研究方向145-147
- 參考文獻147-166
- 致謝166-168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16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建國初期156項建設工程文獻選載[J];黨的文獻;1999年05期
2 陳夕;156項工程與中國工業(yè)的現(xiàn)代化[J];黨的文獻;1999年05期
3 逄先知,李捷;毛澤東與抗美援朝[J];黨的文獻;2000年04期
4 孫學峰;黃宇興;;中國崛起與東亞地區(qū)秩序演變[J];當代亞太;2011年01期
5 方長平;“陽光政策”與朝鮮半島南北關系[J];當代亞太;1999年05期
6 閻明復;朱瑞真;;憶1958年毛澤東與赫魯曉夫的四次會談[J];中共黨史資料;2006年02期
7 閻明復;朱瑞真;;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的前前后后[J];中共黨史資料;2006年04期
8 閻明復;回憶兩次莫斯科會議和胡喬木[J];當代中國史研究;1997年03期
9 沈志華;新中國建立初期蘇聯(lián)對華經(jīng)濟援助的基本情況(上)——來自中國和俄國的檔案材料[J];俄羅斯研究;2001年01期
10 周建仁;;同盟解體的研究:回顧與評析[J];國際論壇;2012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鄭慧;評析韓國政府的“陽光政策”[D];遼寧大學;2011年
2 楊麗娟;美國對法國發(fā)展核武器計劃的情報評估及對策(1946-1974)[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831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88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