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二戰(zhàn)后英國在東南亞防務政策的調整
發(fā)布時間:2017-09-17 03:37
本文關鍵詞:論二戰(zhàn)后英國在東南亞防務政策的調整
【摘要】:19世紀至二戰(zhàn)爆發(fā)前,英國通過殖民占領逐步成為東南亞地區(qū)主要的殖民統治者之一,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以新加坡海軍基地為重點的東南亞防務體系。其占領地土要包括緬甸和馬來亞地區(qū)。二戰(zhàn)后,英國迫于自身實力衰落的現實,東南亞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的壓力,以及對抗共產主義勢力的需要,開始著手調整在該地區(qū)的防務政策。 戰(zhàn)后初期,英國的政策調整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方面,加緊構建東南亞集體防務體系,加強殖民地間的聯系與協作;另一方面,不斷尋求美國的支持與幫助。在政策調整的過程中,緬甸通過民族解放斗爭獲得了獨立,并激發(fā)了馬來亞地區(qū)的民族獨立浪潮。為延緩馬來亞的獨立腳步,英國相繼出臺了馬來亞聯邦計劃和馬來亞聯合邦計劃,并與馬來亞簽訂《英馬防御協定》,以期延續(xù)在馬來亞地區(qū)的殖民統治。20世紀70年代,隨著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的爆發(fā),英國最終決定從“蘇伊士運河以東”地區(qū)撤退,這一計劃的實施標志著英國開始主動撤離東南亞,將其防務重點轉向歐洲。英國撤離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為延續(xù)與英國間的防務關系,與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同簽訂《五國聯防協定》,建立起一個非正式軍事聯盟——五國聯防組織。五國聯防組織的成立標志著二戰(zhàn)后英國在東南亞的防務調整落下帷幕,英國實現了從該地區(qū)的防務撤退。 英國對東南亞地區(qū)的防務控制在二戰(zhàn)后呈現出明顯的減弱趨勢,這一趨勢是服從于英國的非殖民化政策的,防務政策的調整實質上是非殖民化政策在軍事上的反應,其本質還是英國迫于實力衰落而實行的殖民撤退。
【關鍵詞】:英國 東南亞 防務 政策調整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856.1
【目錄】:
- 論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緒論9-16
-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9-10
- 二、國內外學術研究動態(tài)10-15
-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15-16
- 第一章 二戰(zhàn)前英國的東南亞防務16-23
- 一、二戰(zhàn)前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擴張17-20
- 二、新加坡海軍基地的建立20-23
- 第二章 二戰(zhàn)后英國調整東南亞防務政策的動因23-29
- 一、英國實力與影響的衰退23-26
- 二、東南亞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26-27
- 三、對抗共產主義的需要27-29
- 第三章 英國重返東南亞與東南亞集體防務體系的構建29-38
- 一、馬來亞聯邦計劃與東南亞集體防務29-33
- 二、馬來亞獨立與《英馬防御協定》的簽訂33-35
- 三、英美協作構建東南亞集體防務體系35-38
- 第四章 英國的防務撤退與《五國聯防協定》的締結38-50
- 一、英國卷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對抗38-42
- 二、“蘇伊士運河以東防務撤退”的出臺42-44
- 三、新馬面臨的防務困境44-47
- 四、《五國聯防協定》的締結47-50
- 第五章 二戰(zhàn)后英國調整東南亞防務政策的成效及影響50-55
- 一、英國調整東南亞防務政策的成效評估50-52
- 二、英國調整東南亞防務政策的影響52-55
- 結語55-57
- 參考文獻57-61
- 致謝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周旭東;;新加坡基地與三十年代初期的英國遠東政策[J];歷史教學問題;1991年03期
2 何躍;論戰(zhàn)后英國在緬甸獨立態(tài)度上的轉變[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王成;從對抗到合作——馬來亞非殖民化研究[J];學海;2003年02期
4 白雪峰;;冷戰(zhàn)后美國東南亞政策的調適[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張祖興;論太平洋戰(zhàn)爭時期英國策劃馬來亞聯盟的動機[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宮少朋;;“五國聯防”今昔[J];外交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耿志;英美軍事戰(zhàn)略的歷史考察(1919-1945)[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670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8670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