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美國對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政策立場
本文關鍵詞:試析美國對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政策立場
更多相關文章: 日本歷史認識問題 美日關系 日本右翼 中國外交
【摘要】:二戰(zhàn)結束后伊始,日本歷史認識問題已初現端倪。但美國為確保對日本的單獨控制和穩(wěn)定日本國內形勢,采取了消極處理政策。而隨后冷戰(zhàn)的爆發(fā)與日本在美東亞戰(zhàn)略中重要性的凸顯更使美國與日本右翼達成“和解”,并直接導致部分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出現。二十世紀中后期,日本的經濟騰飛之時,其歷史認識問題也不斷發(fā)酵。美日之間經貿摩擦持續(xù)升級,美民間反日情緒與歷史記憶重合,但美政府和精英人士依然保持了相對克制。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外部負效應遞增,嚴重影響了東亞地區(qū)形勢的穩(wěn)定與美東亞戰(zhàn)略部署的推進,美國開始進行日益頻繁的有限干預,美日之間的分歧也逐步暴露。美國在日本歷史認識問題上的政策立場,是三大忍耐底線與五大介入限制因素互動交織、共同作用的結果。所謂三大忍耐底線,是指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發(fā)展不可打亂美國的東亞戰(zhàn)略部署,不可影響美日之間的戰(zhàn)略互信,不可挑戰(zhàn)美國國內基本價值觀與國際輿論共識。一旦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升級態(tài)勢觸及到了這三大底線,美國就會選擇出手干預。與此同時,美日同盟關系與美自身戰(zhàn)略利益、美國內不同政治力量的立場差異與相互牽制、美日雙邊歷史問題與日本國民情緒、美國對東亞相關國家國內民族主義浪潮的偏見、日本對外宣傳與歷史認識問題上的“西方中心主義”等五大因素也限制了美國公開介入的頻率與力度。中美在日本歷史認識問題上存在分歧,但也需要達成更多共識。中國需要以全局謀略提高政策前瞻性和針對性,以更多元的公共外交手段爭取美國輿論的理解,在加強自身研究基礎上推進國際研究合作。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翻案者”一直不依不饒、絞盡腦汁、伺機而動,“貌似沉默者”謹言慎行、因勢利導、從中漁利,我方也需要于大處謀篇,于長遠計議,于細節(jié)潤物無聲。
【關鍵詞】:日本歷史認識問題 美日關系 日本右翼 中國外交
【學位授予單位】:國際關系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871.2;D831.3;D815
【目錄】:
- 致謝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緒論9-17
-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9-10
- 第二節(jié) 相關概念界定10-11
- 一、“日本歷史認識問題”10-11
- 二、“政策立場”11
-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11-15
- 一、國內研究綜述11-13
- 二、國外研究綜述13-15
-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新之處與研究方法15-17
- 一、創(chuàng)新之處15-16
- 二、研究方法16-17
- 第一章 美國對日歷史認識問題政策立場的演變17-43
- 第一節(jié) 二戰(zhàn)后初期美日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交易”17-23
- 一、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初現端倪17-20
- 二、美國在日本歷史認識問題上的沉默縱容20-23
- 第二節(jié) 20世紀中后期日本歷史問題凸顯與美國內立場分歧23-33
- 一、日本戰(zhàn)后經濟復興與歷史認識問題的凸顯23-27
- 二、美日經貿爭端與美國社會二戰(zhàn)記憶的喚起27-33
- 第三節(jié) 21世紀伊始美國公開介入日本歷史認識問題33-38
- 一、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不斷升級33-35
- 二、美國在日本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公開介入35-38
- 第四節(jié) 近年來奧巴馬政府對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政策立場38-43
- 一、日本歷史認識問題風波難平38-40
- 二、奧巴馬政府干預頻繁但力度有限40-43
- 第二章 美對日歷史認識問題的忍耐底線與介入限制因素43-59
- 第一節(jié) 美國在日本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忍耐底線43-49
- 一、不可打亂美國的東亞戰(zhàn)略部署43-45
- 二、不可影響美日之間的戰(zhàn)略互信45-48
- 三、不可挑戰(zhàn)美國國內基本價值觀與國際輿論共識48-49
- 第二節(jié) 美國介入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限制因素49-59
- 一、美日同盟關系與美自身戰(zhàn)略利益49-51
- 二、美國政界不同行為體的相互牽制51-53
- 三、美日雙邊歷史問題與日本國民情緒53-55
- 四、對東亞相關國家國內民族主義浪潮的偏見55-56
- 五、日本對外宣傳與歷史認識問題上的“西方中心主義”56-59
- 第三章 中國在日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對美政策思考59-67
- 第一節(jié) 中美在日本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分歧與共識59-61
- 一、中美在日本歷史認識問題上存在分歧59-60
- 二、中美在日本歷史認識問題上存在共識嗎?60-61
- 第二節(jié) 中國在日本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對美政策方向61-67
- 一、以全局謀略提高政策前瞻性和針對性61-63
- 二、以多元公共外交手段爭取美國輿論理解63-64
- 三、在加強自身研究基礎上推進國際研究合作64-67
- 結論67-70
- 參考文獻70-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檸;;讓歷史認識超越國界[J];南風窗;2007年04期
2 管淑俠;;歷史認識客觀性的價值論詮釋[J];思想戰(zhàn)線;2007年03期
3 安平;;戰(zhàn)后日本媒體的歷史認識問題[J];日本研究;2009年03期
4 項觀奇;歷史認識現實性斷想[J];社會科學研究;1987年06期
5 文平;《美國人眼中的韓國形象》[J];當代韓國;1998年02期
6 鄭小娟;從系統(tǒng)的角度談歷史認識的主觀性[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1年03期
7 姜克實;日本人歷史認識問題的癥結[J];世界知識;2005年20期
8 姜克實;;日本人歷史認識問題的癥結點[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7年01期
9 劉備;;日本戰(zhàn)后歷史認識問題根源再探——一種政治文化視角的分析[J];黑河學刊;2013年08期
10 張建立;;試析日本人的歷史認識問題形成原因[J];日本學刊;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陳景彥;;中日之間的歷史認識問題與日本政府的歷史觀[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下卷)[C];2005年
2 許壽童;;中韓合作解決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可能性研究[A];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四輯)[C];2013年
3 黃凱鋒;;歷史評價與歷史認識[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4 王希亮;;從三個“負面因素”的影響解析日本戰(zhàn)爭責任與歷史認識問題的癥結[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下卷)[C];2005年
5 徐啟新;;第12屆歷史認識和東亞和平論壇光州大會側記[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3年第2期(總第111期)[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近代史所 步平;建立面向未來的共同歷史認識[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2 卜照晶;歷史認識的客觀性問題漫談[N];光明日報;2007年
3 文玖;歷史認識的真理性能夠檢驗嗎?[N];學習時報;2006年
4 步平;歷史認識如何跨越國境?[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5 汪征魯 福建師范大學;歷史認識的主客二重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謝穎;跨越、超越——新的歷史認識[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薛倩;時間史:豐富和擴展歷史認識的新領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8 曾小保 單位:黃山高專馬列室;歷史認識真理的檢驗[N];安徽日報;2000年
9 記者 郭一娜;安倍稱“繼承歷代內閣歷史認識”[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10 記者 郭一娜;安倍重申繼承以往內閣歷史認識[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潘峰;試析美國對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的政策立場[D];國際關系學院;2016年
2 王玲;論歷史認識的客觀性[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曾小保;歷史認識主體性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洪克宇;試論大眾史學及其歷史認識問題[D];云南大學;2013年
5 季岸先;沃爾什歷史認識的客觀性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王冉;歷史學本質屬性的兩重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7 黃鳳蓮;關于中日歷史認識問題的新思考[D];延邊大學;2005年
8 朱玉票;新時期史學研究中的史家主體意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鵬;柯林武德歷史認識主觀性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268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82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