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談判格局變化的結構現實主義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29 23:30
本文關鍵詞:氣候談判格局變化的結構現實主義分析
【摘要】:本文目的是通過將結構現實主義理論應用于當今國際氣候談判的現實,對全球氣候談判格局為何發(fā)生變動做出解釋,并預測全球氣候談判格局演變的可能結果。當今國際氣候談判中存在著由歐盟、傘形集團以及“77國集團+中國”三大集團組成的“多極”格局。近些年來,氣候談判格局改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其中發(fā)展中國家分裂趨勢最為嚴重。本文借用華爾茲的結構現實主義理論來對氣候談判格局的變化進行分析。首先,借助結構現實主義理論對“多極”結構概念,以確定當今國際氣候談判格局中的三大集團可以構成結構現實主義理論意義上的“多極”結構;再根據結構現實主義對體系結構變化原因的解析,即華爾茲的“結構三原則”,以判斷當今氣候談判集團中出現的種種變動同樣可以構成華爾茲理論中的“結構的變動”。在完成對氣候談判的結構現實主義解釋之后,對全球氣候談判格局演變的方向進行預測,得到最有可能的形式是排放大國與排放小國構成的新格局。最后,本文得出結論是:真正導致國際氣候談判格局發(fā)生變化的是國際氣候談判中的排列原則和單元間能力的變化。
【關鍵詞】:氣候變化談判 結構現實主義 格局變化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81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5
- 一、 研究背景及意義8-9
- 二、 研究現狀9-11
- 三、 研究途徑和主要內容11-14
- 四、 本文的不足14-15
- 第一章 結構現實主義的理論框架15-23
- 第一節(jié) 結構現實主義關于政治結構的論述15-19
- 一、 排列原則16-17
- 二、 單元的特征17-18
- 三、 單元間能力的分配18-19
- 第二節(jié) 有關國際體系中“極”結構的論述19-22
- 一、 “極”與“多極”結構19-20
- 二、 關于“權力”的定義20-22
- 本章小結22-23
- 第二章 氣候談判中的結構23-35
- 第一節(jié) 氣候變化與氣候談判23-29
- 一、 氣候變化23-26
- 二、 國際氣候談判的歷程26-29
- 第二節(jié) 氣候談判中三大集團29-32
- 一、 歐盟29-30
- 二、 傘形集團30-31
- 三、 “77 國集團+中國”31-32
- 第三節(jié) 氣候談判中的集團與“多極”結構32-35
- 第三章 氣候談判中“多極”結構變化的表現35-45
- 第一節(jié) 排列原則的變化35-39
- 一、 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的形成及其基本含義35-36
- 二、 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的實踐及困境36-39
- 第二節(jié) 單元間能力的變化39-44
- 一、 全球經濟格局39-41
- 二、 全球能源格局41-42
- 三、 溫室氣體排放格局42-44
- 本章小結44-45
- 第四章 國際氣候談判中結構演變的方向45-53
- 第一節(jié) “77 國集團+中國”面臨分裂45-48
- 一、 “77 國集團+中國”現狀45-46
- 二、 對待氣候談判的差異46-48
- 第二節(jié) 歐盟主導作用加強48-49
- 第三節(jié) 傘形集團逐漸向歐盟靠攏49-50
- 第四節(jié) 氣候談判結構的發(fā)展方向50-53
- 一、 關于排列原則的變化50-51
- 二、 關于單元間能力的變化51-53
- 第五章 新興發(fā)展中大國的應對53-56
- 一、 發(fā)達國家陣營存在弱點53-54
- 二、 發(fā)展中國家的內部協調54-55
- 三、 發(fā)展中大國的經濟轉型55-56
- 結語56-58
- 參考文獻58-62
- 致謝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刁俊強;;結構現實主義理論和冷戰(zhàn)后的國際政治結構[J];東南亞縱橫;2006年07期
2 李懷義;冷戰(zhàn)后國際系統(tǒng)結構的判定[J];國際論壇;2001年05期
3 俞正j;;全球重大力量轉變與轉型多極格局的出現[J];國際展望;2010年02期
4 潘仁飛;陳柳欽;;能源結構變化與中國碳減排目標實現[J];經濟研究參考;2011年59期
5 劉敏;;試析結構現實主義中結構和單元的辯證關系及對中國的啟示[J];學理論;2010年15期
6 蘇偉;呂學都;孫國順;;未來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核心內容及前景展望——“巴厘路線圖”解讀[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8年01期
7 于宏源;;氣候變化與全球安全治理:基于問卷的思考[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年06期
8 朱曉勤;溫浩鵬;;氣候變化領域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困境、挑戰(zhàn)與發(fā)展[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劉豐;;單極結構下的體系效應與國家行為——兼論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J];太平洋學報;2011年07期
10 張莉;;發(fā)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及其影響[J];現代國際關系;2010年10期
本文編號:7560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75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