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全球化時代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
發(fā)布時間:2022-02-22 04:31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一種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日益興起。在信息全球化時代,民眾及其國內(nèi)公眾輿論對一國的外交決策的影響越來越大,公共外交也在大國外交中日顯其重要地位。公共外交日益興盛,成為許多大國提升本國國際影響的重要途徑。本文意在通過分析在全球化時代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的關系來探討塑造和提升中國國家形象的問題。第一部分主要界定了全球化時代的公共外交并分析了其特點,認為全球化時代是大力推行公共外交的時代。公共外交為塑造和提升一國的國家形象,凝聚“軟實力”來更好實現(xiàn)國家利益提供了主要途徑。第二部分分析了全球化時代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的關系,通過對國家形象涵義的理解和公共外交對塑造與提升國家形象的作用的分析,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國家形象”作為一種“軟實力”的反映,它關系到一個國家能否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政治和經(jīng)濟利益,實現(xiàn)自己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影響到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地位、經(jīng)濟參與程度以及憑借自身實力在國際舞臺上縱橫捭闔的能力,這些也正是公共外交展開的前提與目的。從外交政策與外交行為的關系的分析可以看到,一國可以通過信息交流、媒體作用、文化影響等方式開展的公共外交,這對塑造與提升國...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研究意義
(二) 相關研究現(xiàn)狀
(三) 基本概念闡釋
一、公共外交及其特點
(一) 公共外交的界定
(二) 全球化時代推行公共外交的可能性
(三) 全球化時代公共外交的特點
二、全球化時代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
(一) 國家形象的涵義
(二) 公共外交對塑造與提升國家形象的作用
三、中國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
(一) 中國公共外交的基本現(xiàn)狀
(二) 中國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的塑造
(三) 進一步開展公共外交提升中國國家形象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孔子學院的獨特影響力[J]. 宗煥平. 瞭望. 2007(11)
[2]試論中國外交中的負責任行為[J]. 儲新宇. 理論前沿. 2006(23)
[3]災難外交——國際合作新契機[J]. 郝建群.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6(01)
[4]文化與國家形象、國際影響力[J]. 居黎東. 當代世界. 2005(12)
[5]試論發(fā)展中國公共外交[J]. 黃超.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4)
[6]硬外交、軟著陸——試論中國外交新思維的形成與影響[J]. 趙可金. 國際觀察. 2005(05)
[7]淺議國家的國際形象[J]. 張雪梅,管文虎. 天府新論. 2005(05)
[8]解析近期西方媒體的“中國熱”報道[J]. 陳明. 今傳媒. 2005(08)
[9]警惕西方國家“文化侵略”的新動向[J]. 隆志秀,文明. 今傳媒. 2005(08)
[10]循序漸進地推動和發(fā)展中日兩國關系[J]. 訚耀輝. 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4)
本文編號:3638700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研究意義
(二) 相關研究現(xiàn)狀
(三) 基本概念闡釋
一、公共外交及其特點
(一) 公共外交的界定
(二) 全球化時代推行公共外交的可能性
(三) 全球化時代公共外交的特點
二、全球化時代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
(一) 國家形象的涵義
(二) 公共外交對塑造與提升國家形象的作用
三、中國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
(一) 中國公共外交的基本現(xiàn)狀
(二) 中國的公共外交與國家形象的塑造
(三) 進一步開展公共外交提升中國國家形象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孔子學院的獨特影響力[J]. 宗煥平. 瞭望. 2007(11)
[2]試論中國外交中的負責任行為[J]. 儲新宇. 理論前沿. 2006(23)
[3]災難外交——國際合作新契機[J]. 郝建群.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6(01)
[4]文化與國家形象、國際影響力[J]. 居黎東. 當代世界. 2005(12)
[5]試論發(fā)展中國公共外交[J]. 黃超.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4)
[6]硬外交、軟著陸——試論中國外交新思維的形成與影響[J]. 趙可金. 國際觀察. 2005(05)
[7]淺議國家的國際形象[J]. 張雪梅,管文虎. 天府新論. 2005(05)
[8]解析近期西方媒體的“中國熱”報道[J]. 陳明. 今傳媒. 2005(08)
[9]警惕西方國家“文化侵略”的新動向[J]. 隆志秀,文明. 今傳媒. 2005(08)
[10]循序漸進地推動和發(fā)展中日兩國關系[J]. 訚耀輝. 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5(04)
本文編號:3638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36387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