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共識與認識分歧——對極端主義研究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22:24
我國現(xiàn)行法沒有對極端主義的法定解釋,學理解釋具有不穩(wěn)定性,但可以通過分析構(gòu)成要件為極端主義廓清輪廓。極端主義是否具備政治性、暴力性特征,學界尚存在認識分歧,但普遍認可極端主義具有排他性。盡管宗教動員是恐怖主義動員的主要方式,但極端主義如何誘發(fā)恐怖主義,需進行更多實證研究。對極端主義進行系統(tǒng)的社會治理是學界普遍認可的治理路徑,治理理念差異與治理效果評估是當下研究面臨的主要問題。
【文章來源】:科學與無神論. 2020,(04)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與相關要素關聯(lián)性強弱
極端主義“排他性”的近似表達是“絕對性”與“極限性”,三者之間具有遞進關系:第一,排他性表現(xiàn)為,對某種觀念體系或信仰倍加推崇;第二,絕對性表現(xiàn)為,將某種觀念體系或信仰視為“唯一正確”的;第三,極限性表現(xiàn)為,將某種觀念體系或信仰的意義無限夸大,對之推崇備至、無以復加。(16)一旦行為具有政治性與暴力性,極端主義則演變?yōu)榭植乐髁x(見圖2)。三、危害:進行恐怖動員并威脅國家安全
在我國,“宗教安全”指國內(nèi)信仰主體和格局有利于維持國家安定團結(jié),目前外部勢力對我國的國家主權、政治制度、社會現(xiàn)狀等核心利益尚不構(gòu)成嚴重威脅。(17)盡管如此,宗教極端主義仍在四個層面上影響國家利益:第一,社會安全,其可能影響社會交往、市場交易、教育、婚姻、繼承等社會生活領域;第二,制度安全,可能干擾國家行政、司法和政策的貫徹實施;第三,國家統(tǒng)一,宗教極端勢力與民族分裂勢力相勾結(jié),危害領土完整和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第四,國家形象,處理好國內(nèi)外宗教問題是我國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見圖3)。(18)比較而言,宗教極端主義活動最常見的危害表現(xiàn)為危害社會安全與制度安全。宗教極端主義誘發(fā)恐怖主義活動,宗教極端主義與民族分裂主義合流,才會嚴重損害國家形象,明顯危害國家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的關聯(lián)和差異 基于對《反恐法》與《修九》的規(guī)范分析[J]. 肖建飛. 實事求是. 2019(04)
[2]宗教極端主義組織招募的心理策略研究[J]. 趙桂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2)
[3]“去極端化”系列之十九 去極端化 概念 范疇 路徑[J]. 丁隆. 中國宗教. 2018(10)
[4]反恐與承認:恐怖主義全球治理過程中的價值破碎化[J]. 曾向紅,鄒謹鍵. 當代亞太. 2018(04)
[5]對立與暴力:伊斯蘭極端主義的特質(zhì)芻議[J]. 王晉.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8(04)
[6]反極端主義視角下的中外去極端化比較研究[J]. 王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3)
[7]優(yōu)先打擊“近敵”還是“遠敵”:伊斯蘭極端主義者的分歧[J]. 王晉. 世界知識. 2018(09)
[8]重塑人類文明的秩序正義——“一帶一路”沿線宗教極端主義情勢及治理研究[J]. 于曉冬,李云鵬. 世界宗教文化. 2018(02)
[9]當代“跨國圣戰(zhàn)”運動的前世今生[J]. 王震. 世界知識. 2018(05)
[10]密切關注伊斯蘭極端主義三種形態(tài)[J]. 吳云貴. 科學與無神論. 2017(05)
博士論文
[1]全球恐怖主義治理:恐怖分子“去極端化”改造的視角[D]. 王杏芝.外交學院 2018
本文編號:3543271
【文章來源】:科學與無神論. 2020,(04)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與相關要素關聯(lián)性強弱
極端主義“排他性”的近似表達是“絕對性”與“極限性”,三者之間具有遞進關系:第一,排他性表現(xiàn)為,對某種觀念體系或信仰倍加推崇;第二,絕對性表現(xiàn)為,將某種觀念體系或信仰視為“唯一正確”的;第三,極限性表現(xiàn)為,將某種觀念體系或信仰的意義無限夸大,對之推崇備至、無以復加。(16)一旦行為具有政治性與暴力性,極端主義則演變?yōu)榭植乐髁x(見圖2)。三、危害:進行恐怖動員并威脅國家安全
在我國,“宗教安全”指國內(nèi)信仰主體和格局有利于維持國家安定團結(jié),目前外部勢力對我國的國家主權、政治制度、社會現(xiàn)狀等核心利益尚不構(gòu)成嚴重威脅。(17)盡管如此,宗教極端主義仍在四個層面上影響國家利益:第一,社會安全,其可能影響社會交往、市場交易、教育、婚姻、繼承等社會生活領域;第二,制度安全,可能干擾國家行政、司法和政策的貫徹實施;第三,國家統(tǒng)一,宗教極端勢力與民族分裂勢力相勾結(jié),危害領土完整和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第四,國家形象,處理好國內(nèi)外宗教問題是我國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見圖3)。(18)比較而言,宗教極端主義活動最常見的危害表現(xiàn)為危害社會安全與制度安全。宗教極端主義誘發(fā)恐怖主義活動,宗教極端主義與民族分裂主義合流,才會嚴重損害國家形象,明顯危害國家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的關聯(lián)和差異 基于對《反恐法》與《修九》的規(guī)范分析[J]. 肖建飛. 實事求是. 2019(04)
[2]宗教極端主義組織招募的心理策略研究[J]. 趙桂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2)
[3]“去極端化”系列之十九 去極端化 概念 范疇 路徑[J]. 丁隆. 中國宗教. 2018(10)
[4]反恐與承認:恐怖主義全球治理過程中的價值破碎化[J]. 曾向紅,鄒謹鍵. 當代亞太. 2018(04)
[5]對立與暴力:伊斯蘭極端主義的特質(zhì)芻議[J]. 王晉.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8(04)
[6]反極端主義視角下的中外去極端化比較研究[J]. 王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3)
[7]優(yōu)先打擊“近敵”還是“遠敵”:伊斯蘭極端主義者的分歧[J]. 王晉. 世界知識. 2018(09)
[8]重塑人類文明的秩序正義——“一帶一路”沿線宗教極端主義情勢及治理研究[J]. 于曉冬,李云鵬. 世界宗教文化. 2018(02)
[9]當代“跨國圣戰(zhàn)”運動的前世今生[J]. 王震. 世界知識. 2018(05)
[10]密切關注伊斯蘭極端主義三種形態(tài)[J]. 吳云貴. 科學與無神論. 2017(05)
博士論文
[1]全球恐怖主義治理:恐怖分子“去極端化”改造的視角[D]. 王杏芝.外交學院 2018
本文編號:3543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35432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