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倡導共生型國際體系——與熊李力先生對共生性學說理論批判的商榷
發(fā)布時間:2021-08-13 05:46
"大航海時代"到來后出現(xiàn)的兩大歷史發(fā)展趨向,一個是以經濟全球化為驅動力的共生關系發(fā)展趨向,另一個是民族獨立、建立與建設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趨向。這兩個趨向,后者存在于前者之中,前者依賴后者活動來實現(xiàn);盡管各具張力但具共生性,必須統(tǒng)一。這種辯證統(tǒng)一性規(guī)定了國際體系具有內在的本質上的共生性。盡管國際體系長期以來顯示出寄生型、霸權型特征,但是其內在本質的共生性外化為共生型國際體系具有歷史必然性。倡導個體利益與共同利益、"私道"與"公道"的辯證統(tǒng)一是實現(xiàn)國際體系歷史轉型的需要。"熊文"的"競合型國際體系"說既無合理的實踐性又無前瞻性。構建共生型國際體系是當代國際社會的歷史使命。
【文章來源】:社會科學. 2014,(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個體利益與共同利益、“私道”與“公道”是對立統(tǒng)一關系
二、國際體系的內在本質屬性是共生性
三、國際體系內在本質上的共生性外化為共生型國際體系具有必然性
第一,曾經在歷史上由一個或數(shù)個強權大國主導國際體系的局面,由于多極化趨向的發(fā)展而走向終結具有不可避免性,取而代之的將是共商、共治的國際體系。
第二,曾經在歷史上存在并至今依然存在的國際體系內結盟分裂、對抗沖突的局面,由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化不斷發(fā)展而走向終結具有不可避免性,取而代之的將是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國際體系。
第三,歷史上曾經有大國依賴在國際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使國際體系變成“朝貢體系”的局面,當今由于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而走向終結也具有不可避免性,取而代之的將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體系。
本文編號:3339870
【文章來源】:社會科學. 2014,(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個體利益與共同利益、“私道”與“公道”是對立統(tǒng)一關系
二、國際體系的內在本質屬性是共生性
三、國際體系內在本質上的共生性外化為共生型國際體系具有必然性
第一,曾經在歷史上由一個或數(shù)個強權大國主導國際體系的局面,由于多極化趨向的發(fā)展而走向終結具有不可避免性,取而代之的將是共商、共治的國際體系。
第二,曾經在歷史上存在并至今依然存在的國際體系內結盟分裂、對抗沖突的局面,由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化不斷發(fā)展而走向終結具有不可避免性,取而代之的將是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國際體系。
第三,歷史上曾經有大國依賴在國際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使國際體系變成“朝貢體系”的局面,當今由于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而走向終結也具有不可避免性,取而代之的將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體系。
本文編號:33398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33398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