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主義研究轉型:視角、對象、思路與重心
發(fā)布時間:2021-05-07 07:37
反極端主義是恐怖主義治理中異常重要又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在我國,極端主義研究是附屬于反恐研究的次要范疇,"重"恐怖主義、"輕"極端主義的學術取向明顯,不同學科間存在著顯著的知識隔離。作為一項獨立研究,極端主義研究需要在研究視角、對象、思路與重點等方面進行相應調整,即從寬泛研究轉向厚實研究,加強對國內外重點區(qū)域研究,從立法研究轉向執(zhí)法與司法研究,從關注刑事打擊轉向防控結合,同時應加強社會文化與心理研究。
【文章來源】:科學與無神論. 2020,(06)CSSCI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極端主義:附屬于反恐研究的次要范疇
(一)三類主題研究的成果分布
(二)相關研究取向及問題總結
二、研究視角:從寬泛研究轉向厚實研究
(一)基于宏觀視角的普遍性解釋
(二)多層面分析及其關聯(lián)性研究
三、鎖定對象:加強國內外重點區(qū)域研究
(一)重視“伊斯蘭弧帶”
(二)關注國內西部地區(qū)
四、關注重心:從立法向執(zhí)法、司法轉移
(一)相關立法體系初步建成
(二)亟待轉向執(zhí)法、司法機制
五、治理路徑:從刑事打擊轉向防控結合
(一)認識到反極端主義的前瞻性與基礎性
(二)加強綜合治理的可操作性機制設計
六、必要補充:反恐視閾下文化心理研究
(一)關注極端主義者的信仰虛無與信仰脆弱
(二)重視極端主義者文化與信仰的“排他性”研究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絡恐怖主義的傳播機制及應對策略研究[J]. 李濤. 學海. 2019(02)
[2]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表現、根源和困境[J]. 田文林.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8(04)
[3]外國恐怖作戰(zhàn)人員的全球動向及其戰(zhàn)略應對——以中國籍人員為例[J]. 郭永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4]“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恐怖威脅分析[J]. 范娟榮,李偉.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5]當前國際恐怖主義演變趨勢及中國應對策略[J]. 唐志超.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6]網絡時代微恐怖主義及其立法治理[J]. 皮勇,楊淼鑫.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2)
[7]法治語境下極端主義犯罪治理定量研究[J]. 趙軍. 中國法學. 2016(06)
[8]新疆“去極端化”斗爭探究[J]. 馬大正.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9]恐怖主義的新發(fā)展及對中國的影響[J]. 劉青建,方錦程. 國際問題研究. 2015(04)
[10]論煽動恐怖活動的犯罪化——兼評《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相關條款[J]. 皮勇,楊淼鑫.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15(03)
本文編號:3173011
【文章來源】:科學與無神論. 2020,(06)CSSCI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極端主義:附屬于反恐研究的次要范疇
(一)三類主題研究的成果分布
(二)相關研究取向及問題總結
二、研究視角:從寬泛研究轉向厚實研究
(一)基于宏觀視角的普遍性解釋
(二)多層面分析及其關聯(lián)性研究
三、鎖定對象:加強國內外重點區(qū)域研究
(一)重視“伊斯蘭弧帶”
(二)關注國內西部地區(qū)
四、關注重心:從立法向執(zhí)法、司法轉移
(一)相關立法體系初步建成
(二)亟待轉向執(zhí)法、司法機制
五、治理路徑:從刑事打擊轉向防控結合
(一)認識到反極端主義的前瞻性與基礎性
(二)加強綜合治理的可操作性機制設計
六、必要補充:反恐視閾下文化心理研究
(一)關注極端主義者的信仰虛無與信仰脆弱
(二)重視極端主義者文化與信仰的“排他性”研究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絡恐怖主義的傳播機制及應對策略研究[J]. 李濤. 學海. 2019(02)
[2]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表現、根源和困境[J]. 田文林.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8(04)
[3]外國恐怖作戰(zhàn)人員的全球動向及其戰(zhàn)略應對——以中國籍人員為例[J]. 郭永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4]“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恐怖威脅分析[J]. 范娟榮,李偉.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5]當前國際恐怖主義演變趨勢及中國應對策略[J]. 唐志超.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6]網絡時代微恐怖主義及其立法治理[J]. 皮勇,楊淼鑫.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2)
[7]法治語境下極端主義犯罪治理定量研究[J]. 趙軍. 中國法學. 2016(06)
[8]新疆“去極端化”斗爭探究[J]. 馬大正.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9]恐怖主義的新發(fā)展及對中國的影響[J]. 劉青建,方錦程. 國際問題研究. 2015(04)
[10]論煽動恐怖活動的犯罪化——兼評《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相關條款[J]. 皮勇,楊淼鑫.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15(03)
本文編號:31730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317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