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的重新定義及其對中國安全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D8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建波;張景全;;朝鮮半島新危機與美國東北亞同盟體系新變化[J];東北亞論壇;2011年04期
2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安全外交室課題組;;日本大地震,震動亞太國際關系[J];世界知識;2011年13期
3 季澄;樊繼來;;日本大地震引發(fā)的附帶效應[J];國際資料信息;2011年04期
4 趙貝佳;;淺議中國經(jīng)濟的崛起引發(fā)美日調整對華政策的因素及其挑戰(zhàn)[J];未來與發(fā)展;2011年06期
5 王曉波;陳斌;;冷戰(zhàn)后美日韓聯(lián)盟體系與中國[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王傳劍;;日本的南中國海政策:內涵和外延[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張亭亭;;美國世界戰(zhàn)略重點東移的原因及對中美日關系的影響[J];學術探索;2011年04期
8 李薇;;對2010年中日關系的看法和改善兩國關系的建議[J];日本學刊;2011年01期
9 高豐艷;;東北亞安全困境評析[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筱罡;;美日同盟的軍事指向性對臺海問題的影響[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總第104期)[C];2011年
2 王泰平;;日本民主黨政權的外交政策取向[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98期)[C];2010年
3 林曉光;周彥;;菅直人內閣的對外政策與日美、日中關系[A];中日關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總第101期)[C];2010年
4 吳健;;第十五講 《帝國主義論》:列寧發(fā)展了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理論[A];認真讀點馬列原著20講[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駐東京記者 劉洪亮;美日同盟欲構筑“中國包圍網(wǎng)”[N];文匯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任孟山;日本站在千年岔路口[N];華夏時報;2011年
3 本報特約評論員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 劉江永;反對國際暴力 倡導和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4 王歡;日美將制定新共同戰(zhàn)略目標主要針對中朝[N];國防時報;2011年
5 上海社會科學院東歐中西亞研究所 余建華研究員 上海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吳前進副研究員 上海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劉鳴研究員 上海社會科學院東歐中西亞研究所 李秀石副研究員;對外開放:新形勢 新因素 新視角[N];社會科學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張軍妮;劍指中國,日本意欲何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孫佳華;朝核:東北亞難題六方求解[N];解放日報;2003年
8 蘇北;反恐斗爭整合大國關系[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2年
9 王歡;日媒:日韓應合作應對中國“軍擴”[N];國防時報;2011年
10 本報專稿 周邦民;日美密謀對付中國[N];世界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峰;美日同盟與東北亞安全[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孔晨旭;冷戰(zhàn)時期駐日美軍與美日同盟研究(1945-1972)[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陳卓武;美國因素與日本“修憲之爭”及其發(fā)展趨勢[D];暨南大學;2009年
4 付瑞紅;美國東亞戰(zhàn)略的中國因素(1989-2008)[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5 趙葆珉;中等大國的戰(zhàn)略選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6 李家成;冷戰(zhàn)后美國東亞戰(zhàn)略:底線、挑戰(zhàn)與應策,1989-2009[D];吉林大學;2011年
7 婁偉;中國和平發(fā)展與東亞地區(qū)秩序構建[D];吉林大學;2010年
8 祖彥;21世紀初中國東北亞國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勇;東亞共同體建構中的“美國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趙躍欽;論冷戰(zhàn)后美國東亞戰(zhàn)略的演變及其動因[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雪燕;美日同盟的重新定義及其對中國安全的影響[D];延邊大學;2005年
2 劉靖南;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孫澤鑫;“9·11”事件以來美日同盟關系及其走向[D];遼寧大學;2011年
4 李想;同盟的雙重性與冷戰(zhàn)后的美日同盟[D];復旦大學;2011年
5 趙文鶴;美日同盟對東北亞區(qū)域安全的影響[D];遼寧大學;2011年
6 李博遠;新世紀以來美日同盟的調整及其對東亞安全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2年
7 繆勝杰;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關系的發(fā)展及對中國安全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要偉;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4年
9 劉鳳青;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的強化對中國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10 孫晶磊;試論美日同盟安全協(xié)商機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021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60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