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澳大利亞融入亞洲的進程(1972-2012年)
發(fā)布時間:2017-11-23 13:04
本文關鍵詞:論澳大利亞融入亞洲的進程(1972-2012年)
【摘要】:澳大利亞是被錯放在亞洲的歐洲國家。在地理位置上,澳大利亞與東亞國家為鄰,在地理上可以被視為東南亞地區(qū)的自然延伸,但卻對亞洲國家缺乏認同感。在歷史文化上,澳大利亞是毫無疑問的西方國家,澳大利亞的社會文化、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都來源于英國,但是位于亞洲的地理現(xiàn)實使澳大利亞正在經(jīng)歷著“亞洲化”。如何應對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的沖突、如何實現(xiàn)從“歐洲的海外部分”向亞太國家的轉變是澳大利亞難以回避的難題。在歐洲主宰亞洲命運的殖民主義時代,澳大利亞尚可以通過背對亞洲、依附于英國來回避身份難題。在世界權力重心由歐洲向亞洲轉移的背景下,澳大利亞必須正視亞洲的存在,認真思考澳大利亞在亞洲的位置。面向亞洲、融入亞洲是澳大利亞克服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沖突的最佳途徑。不過,澳大利亞融入亞洲一直面臨著來自本國國內和亞洲國家兩方面的阻力,如何平穩(wěn)、順利的融入亞洲是澳大利亞面臨的重要難題。本文以1972年惠特拉姆政府開始融入亞洲為時間起點,以澳大利亞歷屆政府在融入亞洲方面實施的重大舉措為主線,結合當時的國內外情境,尤其是世界權力重心由歐洲向亞洲轉移的背景,分析澳大利亞融入亞洲的動力、障礙、前景,揭示澳大利亞融入亞洲戰(zhàn)略形成、發(fā)展的過程及特征,力求將澳大利亞融入亞洲的全景呈現(xiàn)出來。 澳大利亞融入亞洲經(jīng)歷了從一維到多維、由模糊到清晰的演進過程。二戰(zhàn)爆發(fā)之前,澳大利亞實際上奉行了“背對亞洲”、“繞過亞洲”的政策,故意對近在咫尺的亞洲視而不見。二戰(zhàn)結束后,由于安全上的關系,澳大利亞開始重視亞洲的安全屏障作用。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國和英國在東亞地區(qū)實行戰(zhàn)略收縮、中美開始外交接觸,澳大利亞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為了適應變化了的國際和地區(qū)形勢,惠特拉姆政府將外交重心由歐洲轉移到了亞太,正式開啟了融入亞洲的進程。20世紀80年代,隨著亞洲經(jīng)濟的騰飛、澳亞貿易的興旺發(fā)達,澳大利亞的外貿重心也由歐洲轉移到亞洲。冷戰(zhàn)結束后,基廷總理提出“全面融入亞洲”目標,主張澳大利亞不僅要在經(jīng)濟上融入亞洲,也應該具備亞太國家身份。由此,基廷政府使澳大利亞融入亞洲具有了身份轉變的意義。雖然保守的霍華德政府在融入亞洲政策上舉棋不定,但是澳大利亞融入亞洲已是人心所向、不可抗拒。無可奈何之下,實用主義色彩濃厚的霍華德政府決定繼續(xù)推動融入亞洲進程。進入21世紀后,澳大利亞希望在“亞洲世紀”下融入亞洲,成為“最了解亞洲的歐洲國家”。在歷屆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澳大利亞融入亞洲逐漸由原先的搖擺不定、模糊不清走向成熟穩(wěn)定、清晰可辨;由集中于經(jīng)貿投資單一領域向地區(qū)合作、安全防務、文化交流、身份認同等多個領域全面發(fā)展。在澳大利亞融入亞洲的過程中,澳大利亞與亞洲由相互忽視走向相互依賴,彼此間的誤解和錯覺在減少,相互信任和“我們感”在增強。 對澳大利亞融入亞洲過程進行分析、歸納后可以發(fā)現(xiàn):首先,澳大利亞融入亞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澳大利亞并不希望“脫歐入亞”,而是希望借助融入亞洲提高民族競爭力、重新確立澳大利亞國家身份。其次,經(jīng)濟動力是澳大利亞融入亞洲的主要動力,但不是唯一動力。澳大利亞還有在亞太地區(qū)尋找戰(zhàn)略伙伴、塑造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確保澳大利亞國家安全、提高澳大利亞國際地位的考慮。再次,澳大利亞融入亞洲并不是功利性、策略性的政策調整,而是長期性、戰(zhàn)略性的外交轉折,是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題中之義、是經(jīng)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雖然不會成為徹底的亞洲國家,但是澳大利亞將不可避免的“亞洲化”。雖然融入亞洲仍然面臨著重重障礙,但是在世界權力重心由歐洲向亞洲加速轉移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亞融入亞洲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861.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邁克爾·萊特沃勒 ,朱艷;澳大利亞的亞洲政策及澳中關系[J];亞太研究;1994年04期
2 張秋生;二戰(zhàn)以來澳大利亞對亞洲政策的演變[J];當代亞太;1996年03期
3 劉樊德;澳大利亞為何得以領軍多國部隊進駐東帝汶?[J];當代亞太;1999年11期
4 侯松嶺,喻慧;當代發(fā)達國家移民政策的特點[J];當代亞太;2005年01期
5 程曉勇;曹云華;;澳大利亞的東盟政策解析[J];當代亞太;2007年08期
6 芮捷銳;毛悅;;澳大利亞外交政策與中國維度[J];當代亞太;2008年03期
7 秦素菡;陳文;;近期東盟的合作與發(fā)展[J];東南亞縱橫;2006年08期
8 張秋生;蔣啟良;;略論澳大利亞在《科倫坡計劃》中對東南亞的援助[J];東南亞縱橫;2010年12期
9 李文俊;;冷戰(zhàn)時期澳大利亞與東南亞的安全關系[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0年01期
10 孫建黨;;科倫坡計劃及其對戰(zhàn)后東南亞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援助[J];東南亞研究;2006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永春;當代澳大利亞土著文學中的身份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185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21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