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史學者對《禹貢》“九州”名稱由來的辨析——以白鳥庫吉與顧頡剛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17-10-06 14:24
本文關鍵詞:近代中日史學者對《禹貢》“九州”名稱由來的辨析——以白鳥庫吉與顧頡剛為中心
【摘要】:作為"東洋學派"與"古史辨派"的創(chuàng)始人,白鳥庫吉與顧頡剛都展開對《禹貢》"九州"名稱由來的考證,二者在主要證據、結論、視角、考辨方式、論證層次上有明顯差異。關于《禹貢》"九州"名稱的產生時間,白鳥庫吉認為產生于春秋時代,孔子之前,顧頡剛認為"九州說"產生于春秋中葉,而《禹貢》"九州"中九個州的具體名稱產生于戰(zhàn)國時代。白鳥庫吉將《禹貢》"九州"中關于地理位置、民族疆域、人文、貢賦等記述認定為源于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傳說,并不具有地理記述價值,顧頡剛則將其視作一個不斷演化、漸趨具體化的地理學概念;白鳥庫吉的考證只關注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因素,完全忽視地理性因素,而顧頡剛不僅考慮到五行思想的因素,而且更多地關注地理沿革;白鳥庫吉把《禹貢》"九州說"當作"堯舜禹抹殺論"的一個重要證據,而顧頡剛對《禹貢》"九州"的考證相對獨立,沒有較強的結論指向性。
【作者單位】: 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部東方語言文化學院;
【關鍵詞】: 白鳥庫吉 顧頡剛 《禹貢》“九州說”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青年基金/自籌經費)項目(15YJC770047)
【分類號】:K091
【正文快照】: 日俄戰(zhàn)爭后,以東洋學派為代表的日本史學界展開對中國古代疆域變遷的研究,隨著日本相關研究的開展,民國史家也掀起了重新考辨中國古代史的熱潮。在近代中日學者的上述研究浪潮中,以白鳥庫吉為首的“東洋學派”和以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派各自進行的中國古代史研究成為主要代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夏剛;曹德良;;抗戰(zhàn)時期金毓黼東北史研究述論[J];大連近代史研究;2009年00期
2 李婷;;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東方的實證主義史學[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8年04期
3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章陸頻;白鳥庫吉中國古史觀的形成及其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2 倪平英;相似外表下的不同內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832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98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