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與異的對立與統(tǒng)一——論視域融合與歷史比較的關聯(lián)與融通
發(fā)布時間:2017-07-26 03:16
本文關鍵詞:同與異的對立與統(tǒng)一——論視域融合與歷史比較的關聯(lián)與融通
【摘要】:從同異范疇出發(fā)對視域融合與歷史比較的內在關系進行探討,是深入理解歷史比較理論的重要途徑。視域融合較之于西方傳統(tǒng)的哲學觀念而言,強化了現(xiàn)代哲學所具有的古今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了明顯的歷史性。但由于缺乏真實的歷史實踐性和徹底的辯證精神,仍無法正確理解時間與空間的內在聯(lián)系,表現(xiàn)了用同一代替統(tǒng)一、用時間代替空間、用理論代替具體歷史進程的傾向。就歷史比較理論而言,這一觀念只是屬于歷史比較的第一階段——"異中之同"。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依據,歷史比較理論體系中的時間與空間關系是一種高于同一的統(tǒng)一關系,歷史進程和歷史理論二者間實質上是一種不斷發(fā)展的辯證關系,它要求歷史比較必須在"異中之同"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同中之異"的真實內涵,從而將認識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充分體現(xiàn)歷史比較的真實性和實踐關系。因此,對視域融合與歷史比較二者之間的差異性與同一性進行再詮釋,有助于加深對視域融合和歷史比較體系進行歷史、邏輯和辯證的理解與融通,以達到深化和完善歷史比較的理論與方法的目的。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關鍵詞】: 同與異 詮釋學 視域融合 歷史比較 融通
【分類號】:K03
【正文快照】: 1后現(xiàn)代史學重要代表人物海登·懷特(Hayden White,1928—)就認為:“歐陸對歷史闡釋問題的興趣是由于普遍對解釋學發(fā)生興趣而發(fā)展起來的。”〔美〕海登·懷特:《后現(xiàn)代歷史敘事學》,陳永國、張萬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頁。一、引言詮釋學是德國哲學家伽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孟慶順;歷史比較方法的功能[J];史學史研究;1986年03期
2 關履權;《論“理學”的終結》中的歷史比較方法[J];廣東社會科學;1989年02期
3 蔣大椿,李洪巖;解放以來的歷史比較方法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3年02期
4 劉啟云;歷史比較縱橫談[J];婁底師專學報;1996年04期
5 孟廣林;中西歷史比較的規(guī)范與理路[J];史學月刊;2005年01期
6 孫濤;;阿夫納·格雷夫的歷史比較制度分析及對中國研究的啟示[J];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09期
7 宋學勤;歷史比較法的功能及其運用[J];黃淮學刊(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8 曹德品;;淺談歷史比較法及其意義[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11期
9 ;書訊[J];史學理論研究;2009年02期
10 向燕南;李峰;;理論與方法:歷史比較和史學比較學術研討會綜述[J];史學史研究;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鄒兆辰;;國際現(xiàn)代化研究中的歷史比較法[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孟廣林;中西歷史比較的新視野[N];光明日報;2003年
,本文編號:5745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57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