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紹祖的史學成就
本文關鍵詞:趙紹祖的史學成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趙紹祖作為安徽的一個地方學者,一生著述繁復,長于史部,撰成著作考史類有《新舊唐書互證》二十卷,《通鑒注商》十八卷,《校補竹書紀年》二卷,《建元記》二卷等;又篤好碑版,長于金石,著有《金石文鈔》八卷、《金石續(xù)鈔》二卷,《古墨齋金石跋》六卷,《安徽金石略》十卷,《涇川金石記》二卷等,在清嘉、道間有一定的影響。 清代乾嘉時期的學者繼承了中國歷代學術中的實證思想,史學以“實事求是”為準繩,注重征實,本著求實征信的態(tài)度,致力于校注古籍、輯佚古書、改補舊史、考證史實。中國古代史學批評到這一時期也發(fā)展到了輝煌階段。生活在這一學術風氣下的趙紹祖,本著實事求是的治史理念,以求得信史為宗旨,主張史書應當直書。在考評新舊《唐書》、《資治通鑒》胡注時,首先?笔肺,是正讀音、句讀、用字、字義,揭示避諱字,考校史文的失序、衍羨、互異。其次,對于史事記載的矛盾和錯誤,搜尋各種史料予以訂正,糾正文獻錯誤。其考證范圍較為全面,主要表現(xiàn)在對史事中的時間、年號、人名字號、人物生卒年、世系、事件、歷法、官制、輿地、典章制度等諸多方面的考釋上,并且分析史書致誤的原因。趙氏受錢大昕、洪亮吉等人的影響,非常重視輿地,其《通鑒注商》以地理考辨為主,對于州郡廢置、疆界分合、隸屬變遷等有很深的探究。而且?彪x不開對史料的考證,趙氏對史書文獻的考證求實,也是對史事的考證。再次,受宋代史學批評的影響,尤其是吳縝《新唐書糾謬》中對《新唐書》的批評,以及王應麟、洪邁等人的影響,把考證與評論結合起來,寓評論于史實考辨中,趙紹祖在考辨史文、史事的同時,也涉及歷史編纂學思想。他對史書的考評多于細微處發(fā)論,對于史料的采撰、史書的體例編次、史法義例、屬辭文章、書法、史書論贊等多有見解。由此,由史學評論升華為歷史評論,評論歷史上的一些人物、史事,體現(xiàn)出其歷史觀。 趙紹祖的考辨方法多樣,汲取前說,同時又推陳出新,形成了多種途徑的考證方法,以經證史、以金石證史、以版本目錄校史、以文字音韻考史,廣參互證,孤證不為定說。尤其突出的是,趙氏嗜好碑版,親自訪求原碑,并以金石文獻對史籍記載的缺漏進行補充,對于史籍記載的訛誤進行糾誤、證實,頗有新的收獲。同時也對金石文字的書撰者、刻寫年代、流傳過程等用文獻典籍進行較為細致的考證,糾碑刻之誤,補金石文之闕,詳金石文之略,對金石文進行辨?zhèn)?以確定其價值。 趙紹祖對于史學的另外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對地方文獻的整理與刊刻。他與其弟趙繩祖搜集涇縣自明代至于當時涇川地區(qū)先輩的著述,輯為《涇川叢書》、《續(xù)涇川叢書》,又將其自己的著述收入《古墨齋集》并付梓刊刻,而且匯集涇縣和安徽的地方金石,著錄《涇川金石記》和《安徽金石略》。趙氏?钡胤轿墨I、著錄金石文字,有益于清代考據(jù)學,尤其是歷史考證學進一步發(fā)展。 趙紹祖對歷史的考證映射了乾嘉后期的史學趨向。他一直重視于文獻的收集、保存、編輯、著錄和運用,運用史書的不同版本進行?。在考證中廣征博引,有些書籍后來或散佚或不全,有些典籍后代雖有傳本或輯本,但趙氏所見本或較今本完善,或與今本有異,這些史料可資?、考證之用。他的歷史考證給后世學者提供了借鑒,對后世史學研究,尤其是唐史研究、《通鑒》胡注研究、史學批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作為安徽的一個地方學者,趙紹祖的學術條件很有限,他的考證還有諸多不足,有些考辨失當,有些評價偏激,有時不免檦檇瑣碎,不能進行全局性的考察,沒有理論性的總結。所以,應該理性、公正地評騭其史學價值。
【關鍵詞】:趙紹祖 史學批評 唐史 《資治通鑒》胡注 地方文獻 金石
【學位授予單位】:淮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09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8
- 一、趙紹祖生平及其著述概略10-14
- 二、趙紹祖著作整理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14-16
- 三、立論依據(jù)與研究目標、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 乾嘉學術與趙紹祖的學術淵源18-37
- 第一節(jié) 乾嘉時期的學術走向18-25
- 第二節(jié) 趙紹祖的學術淵源與交游25-37
- 第二章 趙紹祖的史學思想與考史方法37-71
- 第一節(jié) 實事求是的治史理念37-38
- 第二節(jié) 趙紹祖的歷史觀38-42
- 第三節(jié) 趙紹祖的考辨方法42-50
- 第四節(jié) 趙紹祖的歷史編纂學思想50-71
- 第三章 趙紹祖的史學成就71-109
- 第一節(jié) 趙紹祖的唐史研究71-89
- 第二節(jié) 趙紹祖對《通鑒》胡注的考辨89-103
- 第三節(jié) 趙紹祖的地方文獻整理與刊刻103-109
- 第四章 趙紹祖以金石裨史學109-135
- 第一節(jié) 趙紹祖對金石的搜訪與著錄109-114
- 第二節(jié) 以金石證史114-127
- 第三節(jié) 以史考釋金石文127-131
- 第四節(jié) 據(jù)金石文發(fā)論131-135
- 第五章 趙紹祖的史學影響135-145
- 第一節(jié) 趙紹祖的史學影響135-140
- 第二節(jié) 趙紹祖史學的局限性140-145
- 結語145-146
- 趙紹祖著作版本一覽表146-149
- 參考文獻149-15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157-158
- 致謝158-1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文年;;清代中前期的民間刻書及其文化貢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吳付來;;趙紹祖及其《通鑒注商》[J];安徽史學;1986年06期
3 華林甫;略論《通鑒注商》的地名學價值[J];安徽史學;1999年04期
4 暴鴻昌;朱筠與乾嘉學術風氣[J];北方論叢;1997年06期
5 余敏輝;錢大昕的金石考史——以明初官修《元史》為例[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王傳;;正統(tǒng)論的演變及其價值述論[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張宏明;趙紹祖與《安徽金石略》[J];江淮論壇;1983年02期
8 楊戀戀;;趙紹祖筆記二種歷史考訂成就初探[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陳勇,黃修明;《新唐書·食貨志》所載“租庸調”新考[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10 劉心明;;論歷史文獻中的石刻文獻[J];理論學刊;2006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唐鳳霞;《新唐書》的編纂及其學術成就[D];安徽大學;2006年
2 孫瑾;論宋元明清學者唐代墓志的著錄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3 辛世芬;論顧炎武的金石學成就與貢獻[D];山東大學;2009年
4 劉濤;論乾嘉學者對新舊《唐書》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趙紹祖的史學成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78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37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