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學之東漸與中國史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以朱謙之為中心的考察
[Abstract]:Zhu Qian is an encyclopedia scholar, especially in historiography. He studied in Japan in the early years, introduced the historical philosophy of Hegel, Conde and so on, and urg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wa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He is well aware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and think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tory, lesson and development, and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and tries to sum up the law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He founded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focusing on modern history, especially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Zhu Qian-Zhi's introduction to the west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the exposi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the task and method of historiography, and so on, produc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at that time, and also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歷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近代以來中外史學交流研究”(項目號:07JJD77011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廣智;;再論20世紀中外史學交流史的若干問題[J];學術研究;2006年04期
2 張廣智;二十世紀后期西方史學輸入中國的行程[J];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02期
3 張廣智;二十世紀前期西方史學輸入中國的行程[J];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01期
4 李春雷;史學期刊與中國史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以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例[J];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01期
5 張越,葉建;近代學術期刊的出現(xiàn)與史學的變化[J];史學史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廣智;21世紀中國的西方史學理論研究芻議[J];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04期
2 覃兆劌;從“檔房”到“檔案館”——關于中國檔案事業(yè)近代化的文化反思[J];檔案學研究;2004年03期
3 張廣智;西方文化形態(tài)史觀的中國回應[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李春雷;;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新聞學學科的建立[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周文玖;從梁啟超到白壽彝——中國史學史學科發(fā)展的學術系譜[J];回族研究;2005年02期
6 鄒兆辰;新時期以來對中國史學影響較大的幾個西方史學流派[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7 傅林;20世紀西方新史學范式對外國教育史研究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8 朱政惠;;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傳承與發(fā)展[J];歷史教學問題;2006年06期
9 胡繼華;中國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文化哲學——論中國20世紀30—40年代對斯賓格勒的接受與轉(zhuǎn)換[J];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03期
10 王晴佳;;考據(jù)學的興衰與中日史學近代化的異同[J];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寶云;學術與國家:《史地學報》及其群體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唐宏強;國家與社會:傳統(tǒng)東方法律的運動機理[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劉招成;施堅雅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龔云;20世紀30-60年代初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張國義;朱謙之學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吳忠良;南高史地學派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胡再德;澳大利亞中國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鄧小林;民國時期國立大學教師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杭春曉;溫和的漸進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區(qū)中國畫傳統(tǒng)派畫家為中心的考察[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10 李建國;無望的輪回[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立軍;章學誠道學史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姜愛智;現(xiàn)代新史學理論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石增銀;燕京大學歷史學會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程添毅;克里斯托弗·希爾史學思想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姜萌;從“新史學”到“新漢學”[D];山東大學;2007年
6 陳艷麗;論湯普森的階級史觀[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崔隆;楊時寧與《宣大山西三鎮(zhèn)圖說》[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偉魏;傅斯年的史學理論析論[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9 張金德;太虛批判基督宗教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10 戎麗霞;以人為本: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D];江蘇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廣智;傅斯年、陳寅恪與蘭克史學[J];安徽史學;2004年02期
2 鄒振環(huán);西書中譯史的名著時代在上海形成的原因及其文化意義[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3 張廣智;近代中國對基督教入華的回應──一項現(xiàn)代新史學的理論詮釋[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4 張廣智;關于馬克思主義史學遺產(chǎn)傳承中的幾個問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曾德雄;朱謙之的仁論與儒學的承續(xù)[J];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02期
6 晁福林;論中國古史的氏族時代——應用長時段理論的一個考察[J];歷史研究;2001年01期
7 胡逢祥;現(xiàn)代中國史學專業(yè)學會的興起與運作[J];史林;2005年03期
8 張廣智;現(xiàn)代美國史學在中國[J];美國研究;1993年04期
9 張廣智;蘇聯(lián)史學輸入中國及其現(xiàn)代回響[J];社會科學;2003年12期
10 陳峰;《食貨》新探[J];史學理論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慧宇;;長足進取與成就輝煌——中國歷史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述論[A];中國現(xiàn)代社會轉(zhuǎn)型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王應憲;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史學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8年
2 盧毅;如何評價整理國故運動[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峰;社會史論戰(zhàn)與現(xiàn)代中國史學[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齊硯奎;近代經(jīng)史嬗變過程中的陳黻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朱春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陳寅恪史學思想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53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45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