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國公共歷史學術研討會綜述
[Abstract]:The current status of orthodox history in the eyes of the public is far less than that of humanities such as literature. How can it be revitalized? How to break the barriers between the college and the public and make history out of the ivory tower to better serve society and the general public?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how can history better meet the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the public? In the face of these problems, scholars from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Fudan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s well as museums and media, Workers engaged in public history practices in institutions such as secondary schools, held in Suzhou from 13 to 15 November 2013 "the first national public service" was held in Suzhou from 13 to 15 November 2013.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歷史學系;
【分類號】:K09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英斌;;韓國大學生疏遠人文學科[J];世界文化;2006年05期
2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人文學科部作品欣賞[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4期
3 姜永安;蕭俊明;;“哲學在哪里?”哲學在科學與人文學科之間的地位[J];第歐根尼;2011年02期
4 杜衛(wèi);關于當前我國人文學科研究的特點、價值和功能問題[J];浙江師大學報;1997年04期
5 ;論摘[J];美術觀察;1998年05期
6 祝青山;人文學科的發(fā)展取向[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7 姚文放;新的求索之路 新的學術之夢[J];江海學刊;2000年03期
8 趙興彬;論歷史學的人文學科方法[J];泰安師專學報;2002年05期
9 ;依托人文學科綜合優(yōu)勢 建構生活質(zhì)量研究平臺——發(fā)展中的武漢大學生活質(zhì)量研究與評價中心[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王文元;“堆泥游戲”何時休[J];書屋;2005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叢紅群;;再談中國高等醫(yī)學人文學科的課程改革[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曹永福;陳曉陽;沈秀芹;;將人文溶入醫(yī)學:發(fā)展醫(yī)學人文學科的一種模式[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汪信硯;;人學與哲學的關系辯證[A];人學與現(xiàn)代化——中國人學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第四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韓紅霞;;對人文主義教育的認識[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五卷)[C];2013年
5 德里達;張寧;;教授的未來和無條件大學——在復旦大學的演講[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三輯)[C];2002年
6 張偉品;;走向認知——從一般理論研究到京劇學科[A];京劇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暨京劇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7 黃蘭;楊代耘;;談生理學在護理高職教學中的“必需與夠用”[A];中國生理學會第八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任守雙;;改革自然辯證法教學的思考[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托妮·莫里森;人文學科遠比以往更加重要[N];文藝報;2007年
2 周憲;人文學科的機遇與挑戰(zhàn)[N];新華日報;2007年
3 蘇州大學 羅時進;人文學科應是一種天然的存在[N];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上海師范大學 蘇智良;人文學科的自省與再出發(fā)[N];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記者李玉;亞洲人文學科地位日趨重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采訪整理 本報記者 賀林平;用工科思維辦人文學科很成問題[N];人民日報;2011年
7 ;人文學科與民族認同[N];文匯報;2012年
8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葉朗;人文學科創(chuàng)新必須“接著講”[N];金融時報;2012年
9 葉朗 ;人文學科新的創(chuàng)造與“接著講”[N];中國文化報;2012年
10 民革黨員 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先飛;發(fā)揮人文學科在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N];團結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龐振超;1949~1998中國大學人文學科變革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覃翔;高等醫(yī)學院校醫(yī)學人文學科建設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李文靜;人文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與教學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王靈芝;我國人文學科研究生教學研究性缺失的歸因及對策[D];中南大學;2014年
4 許楓葉;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大學教育[D];四川大學;2004年
5 王云清;試述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高等教育的改革[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435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44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