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余英時對清代學術思想史的研究
[Abstract]:Qian Mu believes that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developed from Song Ming's study of sexual theory, and he criticized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Qianjia Classics. Yu Ying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thought from Song Ming to the Qing Dynasty was a change from "respecting virtue" to "asking for learning by Taoism." Qian Mu discussed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Qing Dynasty, which combined with politics, society and other factors. Yu Ying-shi explained the evolution of academic thought in Qing Dynasty by the research path of "internal rational road". In the field of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Qian Mu and Yu Yingshi's resear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良發(fā);;梁漱溟與錢穆的文化觀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2 湯奇學,龔來國;汪康年與梁啟超關系變化與《時務報》興衰[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3 楊暉;;試論清初漢族知識分子的精神處境——以“厵發(fā)令”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張允熠,張瑞濤;論中國近代主流文化轉型的幾個特征[J];安徽史學;2003年01期
5 李帆;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與近代的戴學復興[J];安徽史學;2003年04期
6 陳勇勤;晚清知識分子褒貶荀子的背后[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7 王惠榮;近代墨學復興與晚清儒學[J];安徽史學;2005年05期
8 薛貞芳,魯燕;徽人年譜試析[J];安徽史學;2005年05期
9 王應憲;;清代“實事求是”學風的復興與沉寂[J];安徽史學;2007年06期
10 陳聯(lián)俊;;陳獨秀早期社會思想的現(xiàn)代性研究[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文造;;論徽州學者的《春秋》學研究[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楊思信;;“教育和宗教分離”思想輸入及其對中國教育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郭曉東;;道學譜系下的張橫渠“氣”論研究[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陳鴻森;;陳溿事跡辨正[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5 劉立光;;漢畫像中人物圖像的美學特點[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立光;;漢畫像中的儒家思想淺探[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永平;;蕭梁皇族人物之崇尚玄學及其相關文化風尚[A];漢唐社會經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異工——16—18世紀西學東漸在中、日兩國的不同命運[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9 陳澤環(huán);;《大學》和《政治自由主義》之間[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10 吳光;;黃宗羲的學術成就及其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3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5 代亮;曾國藩詩文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8 趙陽;清代中期揚州學派文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9 袁曦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體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劉建萍;蔡清及其易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虹;錢穆的清代學術史著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譚瑞梅;曾國藩道德修養(yǎng)思想探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龔潔;劉師培魏晉玄學研究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4 李璐;論曾國藩的義理之學[D];湘潭大學;2010年
5 楊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學;2010年
6 左珂;黃宗羲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郭辛茹;“召喚結構”視閾中的《莊子》闡釋差距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宏;《人譜》與蕺山學[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曉靜;論方東樹與《援鶉堂筆記》的整理[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肖三喜;包世臣書學思想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春瑜;;猶記風吹水上[J];北京觀察;2000年04期
2 陳東輝;錢谷;;經世致用與宏博會通——錢穆治學精神之精髓[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周國棟;兩種不同的學術史范式──梁啟超、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之比較[J];史學月刊;2000年04期
4 鄭吉雄;錢穆先生治學方法的三點特性[J];文史哲;2000年02期
5 王小婷;錢穆與古史辨派[J];泰山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6 許剛;;錢穆與張舜徽漢代經學研究之比較[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7 武樹輕;張成;;通過《國史大綱》看錢穆的史學思想[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14期
8 路則權;;簡論余英時人文主義史觀[J];理論界;2010年12期
9 丁宇;;在溫情與敬意中讀錢穆——訪九州出版社總編輯王杰[J];兩岸關系;2011年04期
10 趙九成;;我所了解的錢穆老師[J];史學史研究;199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謝保成;;郭沫若史學研究三十年[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2 張越;;對《十批判書》的評價與爭議之回顧與認識[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3 張海晏;;杜威的歷史方法及胡適對它的詮釋與應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4 薛軍力;;對推進史學研究深入的一點想法[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5 張越;;《十批判書》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評價問題芻議[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6 章清;;“歷史研究的單位”:“專門史”與中國近代史研究[A];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路云亭;柔日讀史 剛日讀經[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2 張曉唯;胡適與錢穆[N];團結報;2000年
3 吳曉妮;跨越界限的歷史文化研究[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4 丁國強;他是這樣看歷史的[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5 陳勇;錢穆與柳詒徵的學術交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楊華 劉耀;用歷史研究回應時代拷問[N];光明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王浩 鮑一飛;褒貶南宋 以歷史的眼光[N];杭州日報;2005年
8 左宗唐;“局部或有所見,大體仍屬不經”[N];東方早報;2011年
9 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鄭大華 劉平;論清代嘉道時期的湖湘經世派[N];光明日報;2010年
10 黃永年;也談《十批判書》[N];北京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侯宏堂;從陳寅恪、錢穆到余英時[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盛韻;觀念與材料[D];復旦大學;2008年
3 劉延苗;章學誠史學哲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4 董恩強;新考據(jù)學派:學術與思想(1919—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周建剛;章學誠的歷史哲學與文本詮釋思想[D];蘇州大學;2008年
6 劉海靜;20世紀前半期的清學史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7 李波;呂思勉與二十世紀前半期的新史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Z腪,
本文編號:23558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35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