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魏晉南北朝史論的發(fā)展及其時代特點

發(fā)布時間:2018-09-03 20:22
【摘要】:史論即人們對客觀歷史所作的評論,在中國古代史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歷史見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論,隨著史學的多途發(fā)展,日益受到史家的重視,其形式也更加多樣。所探討的問題,受到當時社會的影響,多與現(xiàn)實有關,涉及政治興亡、民族關系、門閥觀念、宗教思想等許多方面,南北的發(fā)展也有所不同,表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點。這在中國古代史論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和理論意義。
[Abstract]:Historical theory, that is, people's comments on objective hist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embodies the author's historical insigh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the history theory of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historians, and its forms are more diverse. The problems discussed were influenced by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which were related to the reality, including political rise and fall, ethnic relations, the concept of the valve, religious thought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was different, showing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is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theory.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9CZS001)
【分類號】:K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宋志英;晉代史論探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瞿林東;說范曄《后漢書》帝紀后論[J];學習與探索;200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光全;司馬遷、班固“實錄”精神異趣探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胡秋銀;南朝士人隱逸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莊華峰;北朝時代鮮卑婦女的精神風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金仁義,張靜;東晉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6 裘士京,張翅;略論兩漢察舉制度與人才選拔[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金仁義;東晉南朝國婚之流變[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李傳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撰述中的名教觀念[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周燁;王僧虔:沉寂在歷史中的音樂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傅剛;從《文選》選賦看蕭統(tǒng)的賦文學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育民;;清政府應對條約關系的羈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曉敏;略論西漢對犯罪的預防與懲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鄭巖;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朱紅;唐代節(jié)日民俗與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黃黎星;《易》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藝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6 周少元;《欽定大清刑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7 胡建次;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8 景盛軒;敦煌本《大般涅i鎂費芯縖D];浙江大學;2004年

9 張小艷;敦煌書儀語言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10 王劍;明代密疏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小講;《法苑珠林》與佛教的民間化——簡論兩晉南北朝佛教的發(fā)展[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章艷麗;沈約文學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劉萍;張華文學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莊筱玲;魏晉南北朝擬古詩初探[D];廈門大學;2001年

5 王勇茂;中國古代宇宙論的若干問題[D];西北大學;2000年

6 李霞;評唐代詠史詩人的歷史觀[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劉湘蘭;崇高·優(yōu)美·滑稽[D];湘潭大學;2002年

8 馮根才;吳均論[D];廈門大學;2002年

9 王秀紅;《世說新語》敘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何麗華;東漢封君、封地考察[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宋志英;晉代史論探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書蘭;史部獨立與經(jīng)籍分類體制的變革[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2 顧奎相;;魏晉南北朝史學繁榮探源[J];社會科學輯刊;1985年02期

3 柳維本;;魏晉南北朝史學發(fā)展的特點[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4 李傳印;;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的經(jīng)世特點[J];史學史研究;2008年02期

5 張亞軍;;論南朝四史史論之駢儷色彩[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6 王俊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學[J];史學史研究;1980年02期

7 黃安年;學習羅榮渠先生的求實創(chuàng)新精神——讀《美洲史論》[J];世界歷史;1998年03期

8 李建;論司馬光《通鑒》史論的內(nèi)容特點[J];齊魯學刊;2002年02期

9 雷震;;魏晉南北朝史學發(fā)展的原因[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朱春龍;;從文化形態(tài)史觀探析魏晉南北朝史學發(fā)展的原因[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思韓;;究竟要消除什么樣的“正統(tǒng)史觀”?[A];忘年交書簡二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史寧;非常史論盼復興[N];文藝報;2011年

2 朱佳木;一篇有著旺盛生命力的史學論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3 瞿林東;永久的青春[N];光明日報;2001年

4 蔡震;重溫《甲申三百年祭》的啟示[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5 宋清渭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qū)原政委、上將;認真學習歷史 正確對待歷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朱政惠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呂振羽的史學貢獻和高尚情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張海鵬;何茲全的史學創(chuàng)新與學術貢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張傳璽;翦伯贊對中國新史學的貢獻(節(jié)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松山;兩晉史學發(fā)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鑫;《隋書》史論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2 邵華;郭嵩燾史學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6年

3 劉文英;西漢史論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山東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劉姍姍;陳壽評價歷史人物的“名教觀”與“才性觀”[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姚正平;論弗格森的史學[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盧東兵;《文心雕龍·史傳》的史學成就[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艷平;唐代編年體史書考論[D];吉林大學;2005年

9 韓永志;侯外廬土地國有論及其思想史意義[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唐晶;三蘇歷史評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22210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2210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026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