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社群口述歷史研究
本文選題:中國 + 社群; 參考:《溫州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社群概念源于拉丁語,1887年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最先將此概念引入自己的研究之中。一個社群應由享有共同認同感的個體組成。社群口述歷史研究工作是口述歷史公眾化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其價值在于:有助于記錄、保存和傳播有關某一社群中正在消逝的歷史、文化;起到社群重建、賦權、使社會獲益的功用。本文主要以社群為研究對象,對具體的社群口述史料(包括筆者自己的口述歷史訪談成果)進行解讀、分析、論述,闡釋當代中國各社群的特點,體現(xiàn)社群口述歷史研究的價值。全文由緒論、正文以及結語三部分組成,正文是全文主體部分,共分為三章:第一章旨在厘清有關社群口述歷史的幾個基本概念,包括社群的概念、社群口述歷史的概念及研究價值。第二章試圖將社群口述歷史研究的發(fā)展脈絡放在當代中國口述史學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分析,從宏觀上考察當代中國社群口述歷史的學術研究背景。第三章是全文重點,研究主題涉及實體社群與虛擬社群。前者選取高校、企業(yè)、城市、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四個社群;后者選取女性、戰(zhàn)爭幸存者、移民、商人四個社群。本章試圖通過闡述、分析以上研究成果,把握各社群特點,凸顯社群口述歷史研究的價值。最后針對當代中國社群口述歷史研究的不足之處,提出完善措施。本文認為,社群口述歷史包含著人類共同體記憶的傳承,文明的延續(xù),因此它是不可忽視的。只有真正珍惜、重視、及時記錄社群口述歷史,才是真正重視社群的未來。
[Abstract]: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originated in Latin and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German sociologist Tonnies in 1887. A community should consist of individuals who share a common identity. Community oral history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public nature of oral history. Its value lies in helping to record, preserve and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sappearing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 community, and to rebuild and empower the community. A function that benefits society.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the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interpretation, the analysis, the elaborati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concrete community oral historical data (including the author ow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result), explains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each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Reflect the value of community oral history research. The text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text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paper,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aims to clarify several basic concepts of the oral history of the community, including the concept of the community. The concept and research value of community oral history. The second chapt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history of commun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o examine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of or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ty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topic involves physical community and virtual community. The former selects four communities: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cities and minority areas; the latter selects four communities: women, war survivors, immigrants and businessmen. This chapt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ommunity, and highlight the value of community oral history research. Finally, aiming at the deficiency of oral history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t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perfect measur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oral history of community contains the inheritance of human community memory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civilization, so it can not be ignored. Only by truly cherishing, valuing and recording the oral history of the community can we really value the future of the community.
【學位授予單位】:溫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紅軍;收集口述歷史資料的必要性及方法[J];北京檔案;2003年02期
2 定宜莊;口述傳統(tǒng)與口述歷史[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郭于華;口述歷史——有關記憶與忘卻[J];讀書;2003年10期
4 游鑒明;女性口述歷史的虛與實[J];史林;2004年S1期
5 梁紅一,本刊編輯部;口述歷史[J];當代世界;2005年08期
6 熊衛(wèi)民;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成立[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5年01期
7 ;大家來做口述歷史——《大家來做口述歷史:實務指南》第二版中譯本問世[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6年02期
8 熊培云;;讓博客口述歷史[J];南風窗;2006年07期
9 鄧小軍;左玉河;;做口述史要有緊迫感和奉獻精神——訪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左玉河[J];中國檔案;2006年01期
10 左玉河;;方興未艾的中國口述歷史研究[J];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吳孟顯;;口述歷史在國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及存在問題[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2 沈飛德;;當代中國的口述歷史:前景和問題[A];中國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3 董煜宇;;口述歷史訪談問題設計中的“文化整體”[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4 ;關于征集當代北京口述歷史、回憶錄的啟事[A];當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5 魏芬;;黨的文獻編研口述歷史問題研究[A];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個人課題成果集2012年(下)[C];2013年
6 王小平;;鹽業(yè)口述歷史與本土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七輯)[C];2014年
7 魏正書;李立冰;;歷史的本真言說——基于“日本侵華殖民地教育口述歷史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8 齊紅深;張博;;留住中國民眾的歷史記憶——關于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口述歷史調(diào)查與研究[A];全國黨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惲前程;;入朝英豪拾“刀槍”(口述歷史)[A];鐵流 18——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袁國平烈士、紀念老會長張斱秀將軍逝世一周年、戰(zhàn)斗生涯 崢嶸歲月、追思 緬懷 學習[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姚力;確立口述歷史規(guī)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2 高曉燕 王敬榮;加強口述歷史的搶救與研究[N];黑龍江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王洪波;口述歷史能否給予“歷史的真實”?[N];中華讀書報;2008年
4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 龍平久;“口述歷史”概念淺議[N];貴州民族報;2009年
5 楊祥銀 梓皓;口述歷史“草根史學”沖擊“精英史學”[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6 陳墨;電影人口述歷史能為歷史學貢獻什么[N];文藝報;2011年
7 陶宇 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口述歷史”推進社會記憶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聶傳清;“歸僑口述歷史”告訴人們什么?[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9 肖冠雄;口述歷史:博物館資源再創(chuàng)造[N];中國文物報;2012年
10 通訊員 朱雪峰;“口述歷史”訪談全面推進[N];中國遠洋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冰;口述歷史的現(xiàn)狀與未來[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9年
2 肖振英;論口述歷史的研究準備[D];內(nèi)蒙古大學;2013年
3 趙曉;口述歷史—拓展圖書館工作的新方向[D];云南大學;2015年
4 郭慧凝;口述家族歷史紀錄片《記得那時候》創(chuàng)作分析[D];遼寧大學;2015年
5 王珂;《牛津口述史手冊》(第22章)翻譯報告[D];河南大學;2015年
6 韋橋明;科技口述歷史檔案采集項目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7 劉艷花;口述歷史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8 楊踐;檔案工作背景下的口述歷史基本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9 鄭重;當代中國社群口述歷史研究[D];溫州大學;2016年
10 黃敬品;美國口述歷史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71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97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