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瀛濤先生與中國城市史研究
本文選題:中國城市發(fā)展 + 近代城市史。 參考:《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摘要】:隗瀛濤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半個世紀以來,他在史學領域辛勤耕耘,開拓進取,建樹豐厚,其眾多宏著在國內外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他所提出的中國近代史研究新思路,以及與國內同行共同開創(chuàng)的中國地方史、中國城市史兩大學科領域,為中國史學研究工作的創(chuàng)新,做出了重大貢獻,亦為四川大學專門史學科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2010年4月,四川大學等單位舉辦了"隗瀛濤教授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城市史學術研討會",本刊特選提交會議論文中一部分文章刊登,是為紀念。
[Abstract]:Kui Ying-Tao is a famous historian, educator and social activist in China. For half a century, he has worked hard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pioneered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his numerous masterpieces have exerted extensive and deep influ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new ideas he put forward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as well as the local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two major disciplines of Chinese urban history, which he created with his domestic counterpart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innovation of the research work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In April 2010, Sichuan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ts organized "Professor Kui Yingtao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cademic Symposium on Urban History, selected by our journal and published as a memento.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825.81;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兵權;;中國近代城市與文化研究述評[J];華夏文化;2006年02期
2 路磊光;;第三屆近代中國城市研究學g.會在津舉行[J];歷史教學;1992年01期
3 何一民;;清代城市研究的意義、現(xiàn)狀與趨勢[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隗瀛濤;;城市史研究的新里程——評《近代中國城市發(fā)展與社會變遷》(1840—1949年)[J];中華文化論壇;2006年01期
5 ;名詞簡釋[J];歷史教學;1961年Z1期
6 廖輔叔;近代中國第一個合唱女指揮周淑安[J];人民音樂;1982年06期
7 曹均偉;;近代中國利用外資思想之發(fā)展[J];學術月刊;1986年04期
8 李寅文;近代中國對西方文化的認識[J];龍巖師專學報;1987年03期
9 張海林;重評近代廣州紳民的“反入城斗爭”——兼論近代中國應付西方挑戰(zhàn)的合理方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10 楊聲;;第二屆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討論會綜述[J];文史哲;198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渭濱;;我讀《近代中國》[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2 ;《近代中國》第3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3 晉志鋒;郭生智;;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對中國城市發(fā)展的影響[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4卷)[C];2010年
4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編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5 O.J.;;《近代中國商業(yè)革命》漢譯本出版[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6 吳劍杰;;張之洞與近代中國鐵路[A];長江流域經(jīng)濟文化初探[C];1997年
7 ;《近代中國》第1輯要目[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8 王彬;;淺析我國近代法律教育的課程設置[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周志剛;;近代中國私立中學的政治參與(1903-1936)[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8)——中國民辦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丁日初;陳絳;沈祖煒;;致讀者[A];近代中國(第一輯)[C];199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佳;讓城市更美好[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0年
2 劉士林;中國城市發(fā)展三十年新鏡像(上)[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吳m#麓 譚娜;中國城市之變[N];北京科技報;2009年
4 記者 何曉蓉;2010中國城市發(fā)展合作(雙流)論壇在蓉舉行[N];成都日報;2010年
5 方創(chuàng)琳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基地研究員,城市地理與城市發(fā)展研究室主任;中國城市發(fā)展突破傳統(tǒng)路徑依賴六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記者 徐曉俊 實習記者 鄧攀;昆明要學會科學經(jīng)營城市[N];昆明日報;2009年
7 舒暢;轉變發(fā)展模式 建設和諧城市[N];中國工商報;2006年
8 本報實習生 梁宵;中國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演變[N];中國經(jīng)營報;2009年
9 日報記者 唐峰林;60年嬗變,,華麗轉身更迷人[N];柳州日報;2009年
10 記者 周琦;我市榮登入圍城市名單[N];雅安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功成;優(yōu)生學的傳播與中國近代的婚育觀念[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謝輝;陳琪與近代中國博覽會事業(yè)[D];浙江大學;2005年
3 楊勇;近代江南典當業(yè)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畢苑;中國近代教科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聶長久;中國早期民粹主義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學;2008年
6 戴建兵;白銀與近代中國經(jīng)濟(1890-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7 龔詠梅;“脫胎換骨”的近代中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秦其文;近代中國企業(yè)的廣告促銷研究[D];南開大學;2005年
9 王鑫磊;近代中國社會代際關系的歷史考察[D];復旦大學;2008年
10 張兵;近代中國公司制度的移植性制度變遷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永起;淺析近代中國對外貿易的曲折發(fā)展與海關稅率的變化(1840-1931)[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宋凌遷;使命與求索[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黃華平;中國民營鐵路及其發(fā)展環(huán)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曹猛;近代中國證券市場形成及影響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5 王唐波;近代中國和印度農(nóng)業(yè)商品化比較[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孫慶國;近代中國服裝審美價值取向的變遷[D];江南大學;2008年
7 季劍;近代江蘇職業(yè)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袁秋蕓;從民國時期的《婦女雜志》看中國近代婚禮服的變遷[D];江南大學;2009年
9 程華庚;《云起軒詞》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10 聶會會;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發(fā)展歷程中的“女性參與”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689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96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