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章學誠對“道”的探索及其時代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8-05-29 01:27

  本文選題:章學誠 + 《文史通義·原道》 ; 參考:《河北學刊》2012年01期


【摘要】:《文史通義·原道》篇是章學誠歷史哲學探索的代表作,他不作經院式探討,而是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因而具有批判性和超前性的鮮明特色。他提出歷史哲學三個互相緊密聯系的命題:其一,"道出自然","漸形漸著",存在不得不然的客觀趨勢。其二,應當區(qū)分推動形成萬事萬物的客觀法則的"道"本身,和萬事萬物的具體形式;"言圣人體道可也,言圣人與道同體不可也";"學于眾人,是為圣人"。其三,"道"與事功密切相連,六經不能窮盡"道",事變之出于后者,六經不能言,立言之士的責任是總結出新的"道"。誠如梁啟超所言,章學誠的論述"實為乾嘉以后思想解放之源泉"。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 masterpiece of Zhang Xuecheng's explora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He does not make a study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ut is connected with social practice, so he ha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riticism and advance. He put forward three closely related propositions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first, "speaking out nature" and "gradually evolving", there is an objective trend that has to be natural. Second, we should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ao" itself, which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the objective law of all things, and the concrete form of all things; Third, Tao is closely related to work, the six Classics cannot exhaust Tao, the latter is the cause of the incident, and the duty of the person who stands up is to sum up the new Tao. As Liang Qichao said, Zhang Xuecheng's exposition is a source of ideological liberation after Qianjia.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基金】: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歷史編纂學的演進路徑、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當代價值》(09AZS001)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靜;章學誠論學[J];史學史研究;1998年03期

2 王從好;試論章學誠的“史義”[J];邯鄲師專學報;2004年04期

3 孫春青;論章學誠以“文”濟史的治學之道[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陳鵬鳴;章學誠“論古必恕”說在史學批評上的價值[J];史學史研究;1994年01期

5 王勇;試論章學誠的史學改革思想[J];固原師專學報;1994年01期

6 陳鵬鳴;試論章學誠豐富多彩的文史批評方法[J];歷史教學問題;1994年04期

7 陳其泰;《文史通義》:傳統(tǒng)史學后期的理論探索[J];史學史研究;1988年03期

8 陳鵬鳴;章學誠史學批評的目的與方法[J];史學理論研究;1995年04期

9 羅炳良;論章學誠的“以史明道”觀念[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10 俞兆鵬;;章學誠的治學思想[J];學術月刊;198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巍;;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本源與意蘊[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2 劉巍;;經典的沒落與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提升[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3 顧曉偉;;章實齋的“家學”辨析——比較歷史哲學的視域[A];社會·經濟·觀念史視野中的古代中國 國際青年學術會議暨第二屆清華青年史學論壇論文集中[C];2010年

4 白云;;再論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的基本范疇[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5 李曉明;;20世紀上半期有關校讎學定義的辨析[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葛志毅;;序:史學為中國文化托命之本[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二輯)——首屆“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6年

7 劉開軍;;論“史權”——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的一個重要范疇[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8 羅炳良;;應當切實加強史學批評范疇研究[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9 何曉明;;學術理路與史學生態(tài)[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10 周文玖;;論中國傳統(tǒng)史學直書精神的形成和特點——兼談直書何以服從“名教”[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董恩林;求真去故 心裁別識[N];光明日報;2004年

2 周積明;清代浙東學派學術譜系的構建[N];光明日報;2004年

3 吳光;“浙學”的內涵及其當代定位[N];光明日報;2005年

4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 朱大渭;漫談史學研究中的學風問題[N];光明日報;2008年

5 徐風邋杜立新;史學與哲學[N];吉林日報;2008年

6 陳祖武;明清時期浙東學術的歷史地位[N];光明日報;2004年

7 錢茂偉;時空視野下的明清浙東學術[N];光明日報;2005年

8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 陳文新;“鄭孔門前不掉頭”[N];光明日報;2008年

9 杜學霞;中國史書體裁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10 周振鶴;重評考據學[N];北京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建剛;章學誠的歷史哲學與文本詮釋思想[D];蘇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海偉;章學誠歷史哲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才榮;章學誠“六經皆史”意蘊探究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羅立軍;章學誠道學史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雄偉;試論“六經皆史”說中的學術致用思想[D];吉林大學;2009年

5 朱梅光;章學誠文獻學成就初探[D];安徽大學;2005年

6 李安;從“真”到“通”: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體系化及其終結[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曹麗娜;章學誠的明道經世史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顧曉偉;章學誠的知識論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尹麗峰;“六經皆史”的近代詮釋及其意義[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戴旭旺;抽象理想[D];蘇州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9489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9489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0df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