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研究功能的多樣化與史學家擔當
本文選題:史學研究成果 + 史學家 ; 參考:《安徽史學》2011年01期
【摘要】:正當代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各類事物運動周期加速轉換,瞬息萬端,眼花繚亂,致使以傳統(tǒng)和沉穩(wěn)見長的史學家怦然心動。史學家理當具備的耐性、探究精神和責任擔當受到沖擊,史學研究正經歷著痛苦的轉變。
[Abstract]:Contemporary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ll kinds of things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vement cycle, rapid, dazzling, resulting in traditional and stable historians. The patience, inquiry spirit and responsibility of historians are under attack, and historiography is undergoing a painful transformation.
【作者單位】: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當代安徽研究所;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學勤;;史學研究與現(xiàn)實淺談[J];黃淮學刊(自然科學版);1997年03期
2 吳曉義;繳潤凱;;轉型時期的信仰缺失及其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徐華娟;;社會轉型時期英國鄉(xiāng)紳簡論[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4 ;我院舉行“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狀況與重建”座談會[J];甘肅社會科學;1994年05期
5 王守昌,王海泉;社會轉型時期道德建設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1996年07期
6 傅正文;略談社會轉型時期的婚姻道德[J];探索;1997年05期
7 倪洪蘭;社會轉型時期加強道德建設的對策思考[J];理論前沿;1997年08期
8 戴榮明;社會轉型時期的義利之辯[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9 安立志;談社會轉型時期的雜文[J];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沈杰;中國社會轉型時期青年社會心理[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敬志偉;;和諧文化建設的制度創(chuàng)新[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8年
2 張麗美;羅玉達;;從“甕安事件”看貴州社會管理機制的建構[A];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區(qū)科學發(fā)展理論研究[C];2010年
3 徐錦;;踐行以人為本理念 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服務[A];江西省宜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征文活動論文集[C];2011年
4 高兆明;;論社會轉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機[A];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全國理想信念與價值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5 龔少情;;試論社會轉型時期的社區(qū)黨建[A];崢嶸歲月 磅礴絢麗——上海市黨校系統(tǒng)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8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6 李紅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三個三十年[A];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余貴忠;;社會轉型時期的犯罪特點[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8 周忠慶;;司馬遷是一位“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史學家[A];司馬遷與《史記》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7年
9 瞿林東;;代序:史學批評的宗旨和史學文化的意義[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10 本刊編輯部;;著名文史學家唐振常先生逝世[A];近代中國(第十二輯)[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浩 鮑一飛;褒貶南宋 以歷史的眼光[N];杭州日報;2005年
2 龐冠群;與西方九位著名新史學家對話[N];中華新聞報;2007年
3 鄭一奇;讀歷史是幸福的事[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4 唐卿;初唐政局與史學走向[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5 通訊員 陳群;云夢學者揭開六博棋之謎[N];湖北日報;2006年
6 傅小平;在歷史的尋找中感悟人生[N];文學報;2007年
7 特約記者 葉輝;歷史學的困境[N];中華讀書報;2007年
8 張江藝 高等教育出版社;圖像中的歷史印跡與想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吳純華;農史學家梁家勉[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10 劉石;史學家的品格[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廣友;劉大年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段漢武;民國時期中國繪畫史敘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楊小微;社會轉型時期學校變革的方法論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汪高鑫;董仲舒與兩漢史學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徐良;美國“新左派”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劉延苗;章學誠史學哲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7 吳福友;伊利亞德的宗教現(xiàn)象學之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王濤;元前《史記》詮釋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9 韓云波;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D];四川大學;2001年
10 宋偉;社會轉型時期中小企業(yè)倫理建設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旭煌;社會轉型時期人的異化問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2 蔡夢雅;廣州高校碩士研究生擇偶價值觀調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陳果;高校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解志山;社會轉型時期中國離婚問題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龐獻革;論社會轉型時期弱勢群體的立法保護[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周宇;社會轉型時期個人品德建設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王國劍;論社會轉型時期的政治溝通[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水興;中國社會轉型時期農村干群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05年
9 張鵑;社會轉型時期金融行業(yè)腐敗的特點與成因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董海艷;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857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88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