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近十年來《史通》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發(fā)布時間:2018-04-21 18:13

  本文選題:劉知幾 + 史通 ; 參考:《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2年06期


【摘要】:正《史通》是我國第一部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專著,長期以來,一直深受學者關注,產生了許多優(yōu)秀成果。代繼華曾于2000年撰《〈史通〉研究五十年》一文,系統(tǒng)地梳理與總結了建國以來至1998年的《史通》研究成果,并將建國以來的《史通》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1949—1965年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對劉知幾及《史通》的研究多屬總論性質,側重于對劉知幾哲學思想、歷史觀以及進步思想傾向的探討。1966—1976年為第二階段。受文革影響,《史通》研究陷入停滯。1978—1998年為第三階段!妒吠ā费芯砍尸F(xiàn)出全方位、多角度的特點,主要涉及劉知幾的時代背景、學術淵源、史學理論與方法論、歷史編纂學、歷史文學、史料學等內容。進入新世
[Abstract]:Shi Tong is the first historical theory and history monograph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it has been deeply concerned by scholars and has produced many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Dai Jihua wrote the study of "Shi Tong" for 50 years in 2000, systematically combing and summing up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Shi Tong"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1998. The study of Ston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1949-1965 as the first stage. In this period, the research on Liu Zhiji and Shi Tong mostly belongs to the general nature, focusing on the discussion of Liu Zhij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historical view and progressive thought tendency. 1966-1976 is the second sta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study of "Shi Tong" was at a standstill. 1978-1998 was the third stage. The study of "Stone" showed all-round and multi-angle characteristics, mainly related to Liu Zhiji's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cademic origin, historical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nd historical compilation. Historical literature, historical materials, etc. Enter the Pleistocene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朝蕾;;《兩漢紀》史論藝術之比較及探因[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張萬紅;;“六經皆史”辨正[J];廣西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3 趙景飛;;試析《文史通義》中“道”的概念[J];理論月刊;2011年09期

4 葉淑如;;從方志學的視角看章學誠的史學理論及成就[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年07期

5 廖勇;;淺析章學誠史學成就——以史家歷史感為中心[J];邢臺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牛致功;;劉知幾的修史主張[A];唐史論叢(第四輯)[C];1988年

2 楊緒敏;;論明清時期《史通》的流傳、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3 曹德良;;試論章學誠的“六經皆史”——以《文史通義》自刻本為中心的考察[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4 王國平;;謝本書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評[A];謝本書史學研究評述[C];2006年

5 蔡慶發(fā);翁衛(wèi)平;;鄭樵《通志》的史學成就[A];莆仙文化研究——首屆莆仙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王基倫;;“《春秋》筆法”的詮釋與接受[A];孔學研究(第十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一次暨海峽兩岸第七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劉巍;;經典的沒落與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提升[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8 孫洪濤;;對中國傳統(tǒng)史學功能的反思[A];歷史與現(xiàn)實論稿[C];1991年

9 劉巍;;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本源與意蘊[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彭忠德;史膽與史責[N];光明日報;2000年

2 王長奇;劉知幾的“史諱”與“名教”[N];光明日報;2002年

3 瞿林東;論史學的求真與經世[N];光明日報;2003年

4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謝貴安;中國實錄體史學研究讓中華文明的特色更鮮明[N];社會科學報;2007年

5 瞿林東;我正在想的一個問題[N];北京日報;2001年

6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 林璧屬;中國傳統(tǒng)史學求真方法的科學性[N];光明日報;2008年

7 劉家和;談史學的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1年

8 瞿林東;永久的青春[N];光明日報;2001年

9 李珍;《史通》——為史氏者宜置此座右[N];光明日報;2001年

10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 朱大渭;漫談史學研究中的學風問題[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延苗;章學誠史學哲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2 周建剛;章學誠的歷史哲學與文本詮釋思想[D];蘇州大學;2008年

3 唐燮軍;魏晉南北朝史學探微[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小泉;論劉知幾的學術風格[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曄;劉知幾對兩漢史學述評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金莊;劉知幾關于唐前期史學論斷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安萍;以道自任[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安;從“真”到“通”: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體系化及其終結[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莎;論呂思勉《史通評》中的史學史及史學理論問題[D];揚州大學;2010年

7 周征;劉知幾《史通》敘事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8 曹麗娜;章學誠的明道經世史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曉敏;唐代《左傳》學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10 付中英;章學誠史學評論與《易》教[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7835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7835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cee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