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跨文化研究的話語——關于歷史思維的討論

發(fā)布時間:2018-04-13 05:18

  本文選題:跨文化研究 + 歷史思維; 參考:《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摘要】:跨文化研究越來越成為歷史學領域特別是史學理論研究領域的熱點課題。認同問題與歷史意識緊密結合,對文明的宏觀研究可以從對歷史意識的研究做起。在關于跨文化歷史思維項目的討論中,學者大多都能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tài)度開展積極的對話,能夠認識到世界上的文化是多元的、平等的,堅持西方中心主義態(tài)度的學者已不多見。有關歷史意識的討論提供了一種類型學的研究方法,在確立了元概念之后,還進行了量化比較,提供了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相結合的典型。當前世界文化的某些趨同現(xiàn)象的問題的核心是采取什么立場和以誰為中心。在文化傳播中強調西方的主體和主動作用,就是西方中心論;強調吸取者主動學習西方,并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決定取舍,把他者的文化與自己的文化加以融合、改造,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既具西方色彩,又使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生機的新文化,就不是西方中心論。
[Abstract]:Cross cultural research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special field of history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on historiography theory. Combining identity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macroscopic study of civilization can start from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discussion on cros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thinking of the project, scholars mostly based on equality and mutual respect carry out active dialogue, to be able to recognize the world culture is pluralistic, equal, adhere to the attitude of western centralism scholars has not seen. Discuss the consciousness of history provides a research method of typolog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also carried out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a typical and macroscopic research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 study. Some core convergence current world culture problem is to take what position and who is the center. In th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main emphasis on Western Action, is the western center theory; emphasizes active learning from western, and decid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eeds, the other's culture and their own cultural fusion transformation, thus creating a kind of both Western color, make the new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life, is not the center of the western theory.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分類號】:K0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約恩·呂森,郭健;如何在文化交流中進行文化比較[J];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云龍;;跨文化形象學:從形象類型到形象網(wǎng)絡——周寧教授訪談[J];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03期

2 丘少暉;;例談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意識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2010年07期

3 郭立穎;;薩勒斯山中的野玫瑰——《樂觀者的女兒》中陪襯人物菲伊的形象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陳靜;;省思文學傳統(tǒng)和經典:從艾略特到布魯姆[J];理論月刊;2010年07期

5 田青鋒;;論當代大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yǎng)[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10年04期

6 張姝;李森;;以史為基的學校行政革新——A學校的邏輯軌跡與現(xiàn)實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08期

7 周立;;文化傳播研究的立足點及研究趨向[J];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04期

8 王孝清;;從分類與類別學習領域來看基于類別的歸納推理的跨文化差異[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年03期

9 王海華;;創(chuàng)新性歷史思維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0年40期

10 王海華;;創(chuàng)新性歷史思維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0年4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龍揚志;;擁有一間自己的屋子之后——阿毛詩歌“變奏”略論[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賢偉;吳建平;;環(huán)境關心與親環(huán)境行為及其關系的研究進展[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任先大;;多聲部編織出別樣的樂章——百年歐美嚴羽研究一瞥[A];2010年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中國古代文學部分)[C];2010年

4 易彬;;新詩的語言質感——從穆旦到昌耀[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5 李力;周紅;;中英對外語言教材的跨文化研究轉向[A];“國際漢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創(chuàng)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對外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劉春雷;莊展模;;勇氣的積極心理學研究[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7 侯政昆;劉鳳斌;李筱穎;陳新林;莊昆海;李培武;;生存質量領域“跨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探析[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miconductor Laser and Photonics (ICSLP 2010)[C];2010年

8 楊憲華;;青少年浪漫關系: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黃宇紅;;什么樣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對我們的啟示[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10 李箭;;教育歷史研究的新范式[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 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 賈磊磊;中美兩國需要繼續(xù)深化文化交流[N];光明日報;2011年

2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 賈磊磊;尋求理想的文化存在方式[N];人民日報;2011年

3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 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 賈磊磊;中美兩國需要繼續(xù)深化文化交流[N];光明日報;2011年

4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 賈磊磊;尋求理想的文化存在方式[N];人民日報;2011年

5 祝宇紅;歷史敘事的輕與重[N];人民日報;2010年

6 趙嗣胤;回到自己的歷史傳統(tǒng)[N];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南志剛;文學要有歷史意識和人類情懷[N];文藝報;2010年

8 仲呈祥;為辯證整合叫好[N];人民日報;2010年

9 古月;中國需“帶著問題超速前行”[N];經濟參考報;2010年

10 馬建輝;通往文學理想的路徑[N];文藝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哈申高娃;蒙古族歷史題材長篇小說與蒙古人的歷史意識[D];內蒙古大學;2010年

2 李春燕;新時期30年陜西文學批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田晉芳;中外現(xiàn)代陶淵明接受之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4 劉立娟;東南亞華文文學流脈的跨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李天程;革命、歷史、人道與文學——孫犁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賴國棟;歷史記憶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俞建村;跨文化視閾下的理查·謝克納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8 劉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發(fā)展及其與適應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慶娟;應聘者甄選程序公平感的實證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10 李廣;中日小學語文課程價值取向跨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錦鳳;紡織學科學術論文英文摘要的體裁分析[D];東華大學;2010年

2 肖偉;基于PISA的15歲學生科學興趣跨文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昌俊;中國人的集體自我、關系自我與個體自我[D];西南大學;2010年

4 陳誠;通往新歷史小說之路[D];西北大學;2010年

5 韓善花;長篇小說《淚灑豆?jié)M江》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6 郭玉萍;初唐帝王詩歌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7 王曉梅;《押沙龍,,押沙龍!》和《喧嘩與騷動》的新歷史主義解讀[D];蘭州大學;2010年

8 崔海燕;洛下生李學逵地域詩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9 歷寧寧;自由選擇、自我和諧對大學生認知失調的影響[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10 夏楚群;在歷史的邊緣追尋真實[D];安徽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430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7430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3c0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