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劉知幾史學批評的基本原則
本文選題:劉知幾 切入點:《史通》 出處:《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史通》是我國古代首部史學批評著作,劉知幾的史學批評不僅具有"實錄"、"直書"等針對史學批評對象的具體標準,更重要的是劉知幾在史學批評活動中,貫徹了如下基本原則:實事求是,反對主觀臆斷;注重對"古今正史"的總結(jié),反對空泛議論;辯證分析,力戒片面武斷。
[Abstract]:Shi Tong is the first historical criticism work in ancient China. Liu Zhiji's historical criticism not only has specific standards for the object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such as "factual record" and "direct book", but more importantly, Liu Zhiji is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It has carried out the following basic principle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opposing subjective assumptions; focusing on summing up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y" and opposing the general discussion; dialectical analysis; forbidding one-sided arbitrariness.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092.4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子俠;論史志目錄的類別及其特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倪蔭林;關(guān)于概念與其對象及定義的新見解[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張傳開;古希臘哲學范疇發(fā)展的歷史和邏輯[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趙建梅,黃世虎;對現(xiàn)行真理定義的幾點異議[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5 蔡連玉;“教育規(guī)律”與“關(guān)于教育的規(guī)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6 羅炳良;趙翼對野史文獻的認識與利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7 關(guān)曉麗;姜國鋒;;網(wǎng)絡(luò)德育的哲學思考[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易杰雄;意識創(chuàng)造世界是列寧的思想嗎?——評前蘇聯(lián)哲學界對此命題的研究,兼及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一流行觀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9 孫偉平;論邏輯思維的功能與局限性[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4年04期
10 李珍;近五十年來的中國民族史學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俊明;;理論的徹底性決定科學性[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音正權(quán);刑法變遷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胡波;社會理想境界論綱[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匯群;企業(yè)經(jīng)營能力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3年
4 鄧慶坦;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歷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張長紅;刑事責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6 龔云;20世紀30-60年代初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鄭玉明;試論黑格爾藝術(shù)認識范疇的實踐性內(nèi)涵[D];浙江大學;2004年
8 周麗昀;科學實在論與社會建構(gòu)論比較研究——兼議從表象科學觀到實踐科學觀[D];復(fù)旦大學;2004年
9 趙彩花;前四史論贊文體藝術(shù)及其文化內(nèi)涵[D];復(fù)旦大學;2004年
10 申仁洪;論教育科學:教育研究科學取向及其在中國的合理性建構(gòu)[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艷;論鄧小平思維方式的功能[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何愛英;《左傳》文體特征及其文化意蘊[D];河南大學;2001年
3 丁海燕;論《呂氏春秋》的史學成就[D];西北大學;2001年
4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觀上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D];安徽大學;2001年
5 呼東燕;論孔子史學思想的幾個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6 胡慧河;論波普爾的錯誤觀[D];中南大學;2002年
7 逄錦波;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學的理論構(gòu)成[D];青島大學;2002年
8 伍成泉;魏源的邊疆史地研究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胡軍;試論主觀世界改造中的認識能力的改造[D];湘潭大學;2003年
10 李慶華;從《史記》、《漢書》看漢代婦女地位及其成因[D];湘潭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鐵浩;;論《史通》之史籍流別觀——兼與《隋志》史部比較[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韓留勇;;劉知幾《史通》征引《世說新語》評議[J];現(xiàn)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10年03期
3 陳立柱;;劉知幾史學變革觀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王振寧;;《史通》的史學批判精神——以《疑古》、《惑經(jīng)》為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陳其泰;;歷史編纂的理論自覺——《史通》、《文史通義》比較研究略論[J];人文雜志;2010年03期
6 王英偉;李志彬;;略談劉知^~“直筆論”[J];文教資料;2010年19期
7 楊緒敏;;論明清學者對劉知幾史學理論的批評、闡發(fā)和實踐[J];學習與探索;2010年04期
8 王靜;劉苗;;從《史通》看劉知幾的史學思想[J];延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張劍平;;武則天時代與劉知幾《史通》的撰著[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10 趙海旺;;從《疑古》、《惑經(jīng)》看劉知^~的實錄精神[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穆克宏;;體大思精,見解深湛——史學家論《文心雕龍》[A];《文心雕龍》與21世紀文論研究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董乃斌;;《史通》敘事觀在文學史上的意義[A];唐代文學研究(第十三輯)[C];2008年
3 楊緒敏;;論明清時期《史通》的流傳、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4 王國平;;謝本書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評[A];謝本書史學研究評述[C];2006年
5 王宏生;;詩誤?還是史誤?——讀李白詩《送賀賓客歸越》[A];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譚漢生;;纖芥無遺 丘山不棄——評張舜徽先生《史學三書·史通平議》[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馬予靜;;西漢文章兩司馬——《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考論[A];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七輯)——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暨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8 吳玲玲;;“豹尾”正堪“續(xù)貂”——簡評《史記》中“太史公曰”[A];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七輯)——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暨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9 王嘉川;;胡應(yīng)麟論魏晉南朝史學——明代的魏晉南北朝史研究之一[A];“江淮地域與六朝歷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鄭慧日;陳雅;;中學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A];浙江史學論叢(第一輯)[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2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3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4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5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6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7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8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9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10 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楊品豪;當代教師所必備的歷史素質(zhì)[N];學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郭麗;元前小說觀演變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史素昭;唐代傳記文學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3 陳瑩;唐前《史記》接受史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單良;《左氏春秋》敘事的文化闡釋[D];遼寧大學;2008年
5 潘定武;《漢書》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符懋濂;唐代明道文學觀與正統(tǒng)歷史觀的比較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6年
7 楊世文;宋代經(jīng)學懷疑思潮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韓云波;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D];四川大學;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吉偉;劉咸p樖費а芯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仲廣軍;對陳壽評論的思想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曄;劉知幾對兩漢史學述評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金莊;劉知幾關(guān)于唐前期史學論斷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莎;論呂思勉《史通評》中的史學史及史學理論問題[D];揚州大學;2010年
6 齊佳璐;翦伯贊對中國史家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彭洪俊;北朝史學考論[D];云南大學;2010年
8 唐瑩;《后漢書》序論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苑全亮;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官制度[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10 王力;《世說新語》的小說價值及發(fā)現(xiàn)[D];河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675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56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