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神跡》與年鑒學派的史學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神跡 年鑒學派 布洛赫 著名史學家 Benjamin Bloch 勒高夫 人類學研究 歷史人類學 政治學家 出處:《世界歷史》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馬克·布洛赫(Marc IAopold Benjamin Bloch,1886-1944年)是我國學界十分熟悉的法國著名史學家,其性情、經(jīng)歷與著作都獨具特色、極富魅力。近年來,無論是在國際學術(shù)界還是在國內(nèi)學術(shù)界,他于1924年出版的《國王神跡》~①受到廣泛關(guān)注,贊譽之多、評價之高,甚至有超越晚期名作《封建社會》之勢,被認為是年鑒學派最杰出的著作之一。《國王神跡》全書的研究對象,是11世紀到18世紀期間,廣泛流行于法英兩國的一種現(xiàn)象,即國王以手觸摸為瘰疬病(ecrouelles,scrofula)患者治病,以及人們相信國王的觸摸能夠治愈這種疾病的普遍心態(tài)。瘰疬病是近代以前世界
[Abstract]:Marc IAopold Benjamin Blochn (1886-1944) is a famous French historian who is very familiar to Chinese scholars. Experience and works are unique and charming. In recent years, whether in the international or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is "King's miracles" published in 1924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and praise. It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s of the yearbook school. The research object of King's miracles is from 11th century to 18th century.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in France and Britain is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rofula disease by the king's hand touch. And the general belief that the king's touch can cure the disease. Scrofula is a pre-modern world.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歷史學系;
【分類號】:K091
【正文快照】: 馬克?布洛赫(Marc Leopold Benjamin Bloch,1886-1944年)是我國學界十分熟悉的 法國著名史學家,其性情、經(jīng)歷與著作都獨具特色、極富魅力。近年來,無論是在國際學術(shù)界還是在國內(nèi)學術(shù)界,他于1924年出版的《國王神 跡》丨受到廣泛關(guān)注,贊譽之多、評價之高,甚至有超越晚期名作《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歡;;從西方話語中拯救中國歷史[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杜樂秀;;走近歷史看歷史[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張文偉;;“民族史學”與“民族主義史學”辨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葉明勇,田強;年鑒學派簡評[J];湖北三峽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5 楊曉敏;;近二十年國內(nèi)對湯因比及其著作之研究評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汪建武;試論年鑒學派及其史學模式[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5期
7 王加豐;伏爾泰的世界史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8 顧祖釗;;從歷史哲學到文學——馬列文論研究中應(yīng)該澄清的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王東;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史學[J];河北學刊;2001年02期
10 鄧京力;重新評價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歷史價值[J];河北學刊;2002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瑋;;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異——從詞源到現(xiàn)實意義[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李春青;;文學的與歷史的:對兩種敘事方式之關(guān)系的思考[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3 楊堅;胡文亮;劉旭華;;口述科技史料采集實踐與體會[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4 毛曦;;全球史觀與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范圍的拓展[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5 袁成毅;;抗日戰(zhàn)爭研究中的若干“量化”問題[A];中華民族的抗爭與復興——第一、二屆海峽兩岸抗日戰(zhàn)爭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7年
6 楊天宏;;系統(tǒng)性的缺失:中國近代史研究現(xiàn)狀之憂[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王先明;;中國近代社會史理論研究再反思——關(guān)于社會學化、范式說以及多元化趨勢的檢討[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趙慶云;;專業(yè)史家與“四史運動”[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10年卷[C];2011年
9 王永平;;全球史與中國史研究[A];2013·學術(shù)前沿論叢——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的素質(zhì)提升(上)[C];2013年
10 楊天宏;;系統(tǒng)性的缺失:中國近代史研究現(xiàn)狀之憂[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大川;約翰·理查德·格林《英國人民簡史》史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卓立;歷史相對主義的脈絡(luò)[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于文善;抗戰(zhàn)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何旺生;郭紹虞中國詩學批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龍先瓊;近代湘西的開發(fā)與社會變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魏連;胡繩與馬克思主義[D];山東大學;2011年
7 王燦;《尚書》歷史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王鎮(zhèn)富;影像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齊歡;二戰(zhàn)后越南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1945-2010)[D];云南大學;2011年
10 王立端;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問題爭論研究 (1949-1999)[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宇;后現(xiàn)代史學對傳統(tǒng)史學的挑戰(zhàn)與反思[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王秀玉;陳翰笙與1930年代的中國農(nóng)村社會大論戰(zhàn)[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錢芳華;卡洛·金茲堡微觀史學思想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成勝;試析西漢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6 朱U,
本文編號:14704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470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