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外人文論文 >

論德國戰(zhàn)后文化記憶變遷下的身份認同

發(fā)布時間:2017-06-24 22:16

  本文關鍵詞:論德國戰(zhàn)后文化記憶變遷下的身份認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20世紀德國學者揚·阿斯曼在哈布瓦赫提出的"集體記憶"概念之上創(chuàng)建了"文化記憶"理論。作為社會的長時間記憶,文化記憶是把人們對于歷史的認知,儲存并傳播下去,身份認同則是個體在文化記憶之上所建立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就德國而言,根據(jù)二戰(zhàn)后各個時期的政治特點和社會背景的不同,關于納粹歷史的文化記憶也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發(fā)生了變化,而伴隨這一變化,德國人對于自我的身份認同也經(jīng)歷了迷茫、徘徊、到逐漸明晰,直至最終的"正;"的過程。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德國 戰(zhàn)后歷史 納粹主義 文化記憶 身份認同
【基金】:西北工業(yè)大學人文社科與管理振興基金項目(RW201318)
【分類號】:K516.5
【正文快照】: 一、關于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的概念 文化記憶理論主要來源于社會學家哈布瓦赫提出的集體記憶,哈布瓦赫確信:“記憶事實上是以系統(tǒng)的形式出現(xiàn)……記憶聯(lián)合起來的諸種模式,源自人們聯(lián)合起來的各類方式。只有把記憶定位在相應的群體思想中,我們才能理解發(fā)生在個體思想中的每一段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J];博覽群書;2005年02期

2 黃曉晨;;文化記憶[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06期

3 閻密;;文化記憶的堅守與變遷[J];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26期

4 ;出發(fā):懵懂歲月的文化記憶[J];中國新聞周刊;2009年05期

5 ;書雕的文化記憶[J];視野;2011年09期

6 巫少飛;;永留水底的文化記憶[J];文化交流;2013年02期

7 劉士林;消費時代的文化記憶[J];文藝爭鳴;2001年01期

8 王霄冰;;文字、儀式與文化記憶[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9 陳平原;;《西安: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言[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8年12期

10 吉子;;守護歷史文化記憶[J];中國建設信息;2008年1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霄冰;;文化記憶、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與節(jié)日遺產(chǎn)保護[A];《民族遺產(chǎn)》(第一輯)[C];2008年

2 郝蘇民;;十字路口上的困難抉擇——尋覓無文字民族語言保護與文化生態(tài)、文化記憶、社會發(fā)展的闡釋[A];民族學人類學的中國經(jīng)驗——人類學高級論壇2003卷[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著名作家 王蒙;守望老北京的文化記憶[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2 焦廷勤;重視文化記憶搶救工程[N];承德日報;2006年

3 王雪冰;文化記憶與節(jié)日遺產(chǎn)保護[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4 黃適遠;以“文化記憶”實現(xiàn)文化成長[N];哈密日報(漢);2012年

5 王福州;留住城市的文化記憶[N];中國文化報;2012年

6 意娜;文化記憶[N];中國經(jīng)營報;2012年

7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編輯 徐佳和;不要讓文化記憶旁落他鄉(xiāng)[N];東方早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吳曉杰;首個老年節(jié),延續(xù)“文化記憶”[N];光明日報;2013年

9 李攬月;城市別割裂文化記憶[N];安徽經(jīng)濟報;2004年

10 李可;元宵節(jié):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符號[N];光明日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娜;女性自覺與文化記憶:《玲瓏》雜志“婦女”欄目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5年

2 石浩;文化記憶與族群認同[D];蘭州大學;2015年

3 張欣;文化記憶理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4 劉想想;論約翰·巴斯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文化記憶”美學[D];黑龍江大學;2015年

5 唐金菊;文化記憶在影像中的建構[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張潔;東海島嶼文化記憶的恢復與重建研究[D];浙江海洋學院;2015年

7 李青峰;文化記憶下的黃帝及其現(xiàn)代價值[D];蘭州大學;2008年

8 聶寧;論大嘗祭中的文化記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9 張潤;記憶與身份[D];中國美術學院;2014年

10 王舒云;文化記憶習得—語言和紀念碑教學論關聯(lián)視角下的《記憶場》分析[D];浙江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論德國戰(zhàn)后文化記憶變遷下的身份認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4797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4797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95b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