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妻子到遺孀:農村喪偶女性生活適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2 15:37
本文關鍵詞:從妻子到遺孀:農村喪偶女性生活適應研究
【摘要】:隨著工業(yè)社會的來臨,人們的生活壓力,心理壓力都在嚴重的增加,農民工進城打工已經成為一個社會趨勢,隨之而來的就是農村留守婦女的增多,在這些婦女當中,有一個更為特殊的群體,就是農村喪偶女性。本文經過對農村喪偶女性的深入訪談基礎上,得出結論,中國農村喪偶女性對自己的看法已經發(fā)生改變,雖然認命,但是并沒有認為丈夫的死是因為自己”克夫“,雖然丈夫的去世給她們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但是孩子是情感的寄托,是她們活下去的動力,因此她們決定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干活,保障孩子的生活;但是廣大農村地區(qū)對寡婦的看法依然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因此就出現了,寡婦要崛起,卻沒人愿意伸出援手的局面。政府的忽視,社會的冷漠,使得農村喪偶女性的生活步履維艱。 本文從筆者的家鄉(xiāng)一個小山村,選取了五個個案,他們都是中年和老年的喪偶女性,在她們喪偶的時候他們的年齡也都是很年輕的,她們有度過遺孀生活十幾年的,一直沒有再婚,她們的生活歷程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本文之所以選取遺孀生活十多年之久的,是因為對于再婚的界定有些難,她們到了現在這個年齡,生活已趨于穩(wěn)定,生活目標已經明確,再婚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此,這才符合文章的要求,說明她們已經適應了這個過程,文章的主旨是要研究她們是如何調試和適應的。 筆者想通過對農村喪偶女性從妻子到遺孀的調試與適應過程進行描述,來對他們的生活適應狀況進行經驗型的總結,進而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與技巧提出策略,一方面希望能為有關社工在農村喪偶女性研究上提供一些經驗材料,真正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通過她們主觀詮釋“喪偶生活”與“適應過程”之影響,從而探索、分析她們的生活適應過程有助于我們對社會文化價值規(guī)范及個人價值概念有新的詮釋和省思,提供政府在制定政策福利時的參考。
【關鍵詞】:農村喪偶女性 遺孀 生活適應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C913.68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錄6-8
- 第一章 引言8-12
- 一、 研究背景8
- 二、 研究意義8-9
- 三、 研究創(chuàng)新點9
- 四、 理論基礎9-10
- (一) 符號互動論9
- (二) 情感依附理論9-10
- (三) 建構主義理論10
- (四) 社會支持理論10
- 五、 研究方法10-12
- (一) 敘事分析方法10-11
- (二) 焦點小組方法11
- (三) 深度訪談法11-12
- 第二章 文獻述評與相關概念界定12-15
- 一、 文獻述評12-14
- (一) 國內研究12
- (二) 國外研究12-13
- (三) 小結13-14
- 二、 相關概念界定14-15
- 第三章 受訪女性的基本資料與喪偶前的生活背景分析15-24
- 一、 受訪女性基本資料介紹15-16
- (一) Q 村背景介紹15
- (二) 個案基本情況介紹15-16
- 二、 受訪女性喪偶前的婚姻生活16-19
- (一) 夫妻恩愛,家庭和睦16-17
- (二) 夫妻關系緊張,家庭矛盾突出17-18
- (三) 家庭經濟收入多元化,物質生活安逸18
- (四) 向往美好生活,共同奮斗18-19
- (五) 身體狀況好,娛樂活動多19
- 三、 受訪女性喪偶前的親子關系19-21
- (一) 溝通順暢,親子關系和諧19-20
- (二) 子女乖巧,性格開朗20-21
- (三) 權威式家庭,子女需服從21
- (四) 尊老敬老21
- 四、 受訪女性喪偶前的社會支持網絡21-24
- (一) 婆家社會支持網絡主要由丈夫維持22
- (二) 娘家社會支持網絡漸漸疏遠22-23
- (三) 鄰里、朋友支持網絡依托丈夫建立23-24
- 第四章 受訪女性喪偶初期生活狀況分析24-29
- 一、 受訪女性喪偶初期角色轉換24-26
- (一) 變?yōu)楣褘D,心理壓力大24-25
- (二) 變?yōu)榕畱糁,生活壓力?/span>25
- (三) 失去情感依賴,自我否定25-26
- 二、 受訪女性喪偶初期親子關系26-27
- (一) 一度陷入悲痛中,忽視孩子教育26
- (二) 自我情緒管理不足,孩子成為出氣筒26-27
- (三) 家庭的劇變影響了孩子健康性格的培養(yǎng)27
- 三、 受訪女性喪偶初期社會支持網絡27-29
- (一) 婆家的社會支持網絡淡化27-28
- (二) 娘家的社會支持網絡增強28
- (三) 朋友、鄰里的支持顯得更重要28-29
- 第五章 受訪女性喪偶中期家庭與生活調試29-35
- 一、 受訪女性喪偶中期角色調試29-31
- (一) 接受現實,子女成為唯一情感依托29
- (二) 對再婚失去信心29-30
- (三) 重新建構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30-31
- 二、 受訪女性喪偶中期親子關系調試31-33
- (一) 對子女生活更加關注31-32
- (二) 對子女的教育多是做人方面的教育32
- (三) 子女的贍養(yǎng)義務實行艱難32-33
- 三、 受訪女性喪偶中期社會支持網絡調試33-35
- (一) 娘家成為最主要的支持33
- (二) 自己慢慢建立朋友、鄰里支持網33-34
- (三) 村組織的支持解燃眉之急34-35
- 第六章 受訪女性喪偶后期家庭與生活適應35-40
- 一、 受訪女性的角色轉換適應35-37
- (一) 對自我的看法:自己現在很好,,一個人不后悔35-36
- (二) 對生命的看法:一切靠緣分,不能強求36
- (三) 對生活的看法:時間是最好的藥,人要往前看36-37
- 二、 受訪女性喪偶后的親子關系轉變適應37-38
- (一) 母子相依為命,孩子的責任感增強37
- (二) 母子互相理解,老人安度晚年37-38
- (三) 隨著子女成家立業(yè),依靠子女撫養(yǎng)38
- 三、 受訪女性社會支持網絡關系轉換適應38-40
- (一) 朋友和鄰里是主要的社會支持網絡38
- (二) 隨著年齡的增長,政府的支持更為重要38-40
- 第七章 結論40-42
- 一、 角色轉變堅定了自我價值40
- 二、 情感依附對象轉變有利于生活適應40
- 三、 重新建構生活,享受生活40-41
- 四、 社會支持網絡由破裂到重新建立41-42
- 參考文獻42-44
- 致謝44-45
- 個人簡歷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林惠清;;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大學口才學課程主體性教學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02期
2 王伯承;;農村喪偶老年人的生活狀況調查研究[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3 魏曉;;農村喪偶老人生活困境的原因和對策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衛(wèi)小將;尚立富;;礦難喪偶女性生活圖景之窺探——基于山西X村婦女的敘述分析[J];青年研究;2011年02期
5 路彩霞;;清代喪偶女性的家庭責任問題——以中下層女性為主的考察[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本文編號:7199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71996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