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事件的演化研究
本文關鍵詞: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事件的演化研究
【摘要】:我國正處于經濟和社會轉型期,30多年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所積累的各種矛盾正逐步凸顯而出,社會資源結構、區(qū)域結構及身份結構的重大改變正在不斷的喚醒和強化著不同社會群體和階層的利益意識。在各種社會資源有限的社會條件下,多元化的利益群體發(fā)生競爭與沖突已不可避免,而利益表達機制和利益協(xié)調機制的不健全、群眾法治意識的薄弱等又會激化彼此間的矛盾,極易引發(fā)不同程度及不同原因的群體性事件;ヂ(lián)網的普及使得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的群體事件呈現(xiàn)出社會現(xiàn)實空間與網絡虛擬空間緊密互動的新趨勢,我國近幾年發(fā)生的大部分群體性事件在演化過程中之所以被激化,大量非直接利益相關者的介入往往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本文從演化博弈理論的視角對群體性事件進行了情景分析,對事件在不同階段的策略選擇、收益和演化機理進行了相關探討。通過分析非直接利益相關者參與群體事件的動因,將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以信息強度介入的方式引入到了演化博弈的復制動態(tài)方程以及得失矩陣中,分析事件演化過程中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的信息強度和方向對穩(wěn)定策略的影響,探討博弈雙方在事件進展中相應對策選擇的策略,案例分析表明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事件的強度和立場對穩(wěn)定策略存在影響,最后對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事件的博弈模型應用和研究擴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演化博弈 非直接利益相關者 群體性事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C912.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前言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課題研究意義8-9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9-11
- 1.2.1 博弈論的研究現(xiàn)狀9-10
- 1.2.2 非直接利益相關者的研究現(xiàn)狀10-11
- 1.2.3 群體性事件的演化博弈研究現(xiàn)狀11
- 1.3 研究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11-12
- 1.3.1 研究內容11-12
- 1.3.2 創(chuàng)新點12
- 1.4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12-14
- 1.4.1 研究方法12-13
- 1.4.2 技術路線13-14
- 第2章 相關理論基礎14-20
- 2.1 非直接利益相關者的相關理論14-16
- 2.1.1 群體性事件的概念14
- 2.1.2 非直接利益相關者的內涵14-15
- 2.1.3 介入群體性事件的原因15-16
- 2.2 演化博弈的相關理論16-20
- 2.2.1 博弈理論基礎16-17
- 2.2.2 演化博弈理論17-20
- 第3章 群體性事件的演化剖析20-32
- 3.1 典型群體性事件20-21
- 3.2 介入事件的行為分析21-23
- 3.3 事件進展過程分析23-28
- 3.3.1 相關變量與假設23
- 3.3.2 事件進程與得失矩陣分析23-28
- 3.4 介入前后收益結果比較28-30
- 3.5 案例啟發(fā)30-32
- 第4章 演化博弈模型的構建32-42
- 4.1 相關變量與假設32-33
- 4.2 漸近穩(wěn)定平衡點分析33-35
- 4.3 漸近穩(wěn)定平衡點證明35-37
- 4.4 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的關聯(lián)點分析37-39
- 4.5 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的模型39-42
- 4.5.1 方案A下的模型39-40
- 4.5.2 方案B下的模型40-42
- 第5章 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下的事件演化模型分析42-54
- 5.1 方案A下的模型求解42-43
- 5.2 方案A下的漸近穩(wěn)定平衡點分析43-46
- 5.3 兩種方案下的賦值分析46-52
- 5.3.1 情形一:得失矩陣不變46-47
- 5.3.2 情形二:得失矩陣變且確定47-50
- 5.3.3 情形三:得失矩陣變且可測定50-52
- 5.4 模型分析對事件演化的啟示52-54
- 第6章 結論54-55
- 參考文獻55-5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58-59
- 致謝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文斌;李志敏;;污染密集型企業(yè)越界遷移的演化博弈分析[J];求索;2011年02期
2 李鋒;陳倩;;信息共享對信貸市場影響的演化博弈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3 劉志剛;;演化博弈視域下的高校教師合作淺析[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4 王志遠;周章買;;基于演化博弈思想的師生互評機制研究初探[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5 李寧;;會計準則制度變遷的理論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的視角[J];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10期
6 盧福財;朱文興;;工業(yè)廢棄物循環(huán)利用中企業(yè)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利益驅動的視角[J];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10期
7 王永平,孟衛(wèi)東;供應鏈企業(yè)合作競爭機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4年02期
8 杜聰慧,崔永偉;復雜經濟系統(tǒng)的演化博弈分析[J];洛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9 張麗;徐榮貞;;科技成長型企業(yè)與傳統(tǒng)金融機構的演化博弈分析[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李逢春;王永培;;政策激勵與投資競爭的演化博弈分析[J];蘭州學刊;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漢武;郭沛堯;;供應鏈企業(yè)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A];現(xiàn)代工業(yè)工程與管理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周恩毅;劉洋;;基于演化博弈的政社合作促進機制研究[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周小亮;李志平;;基于演化博弈的投資者從政效應行為及其對策研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陳珍;費軍;;基于演化博弈視角下企業(yè)工資集體協(xié)商機制的研究[A];第十四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2年
5 蔣占華;黃陽;;“研發(fā)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zhí)行不力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A];2013煤炭企業(yè)財苑論壇論文集[C];2013年
6 蓋地;杜靜然;;演化博弈視角的會計準則變遷詮釋[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楊蘇;梁昌勇;趙惠芳;;基于演化博弈的區(qū)域產業(yè)轉移行為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喻興旺;;政府采購與中小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的演化博弈分析[A];首屆全國大學生政府采購論壇論文選集[C];2012年
9 馬志強;李釗;朱永躍;;基于校企協(xié)同創(chuàng)新博弈分析的高校服務價值提升研究[A];政產學研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2年
10 劉晴;盧鳳君;陳黎明;王文海;;共生視角的區(qū)域現(xiàn)代農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系統(tǒng)演化博弈機理——以北京市現(xiàn)代種業(yè)發(fā)展為例[A];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A08系統(tǒng)工程方法論在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應用[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楊志虎;復雜網絡上的演化博弈與合作演化動力學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2 代瓊琳;復雜網絡上的演化博弈動力學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3 葉俊;演化博弈優(yōu)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羅昌瀚;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5 榮智海;復雜網絡上的演化博弈與機制設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王旭文;復雜網絡上的演化博弈及可控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7 雷創(chuàng);基于復雜網絡的演化博弈及一致性動力學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劉永奎;復雜網絡及網絡上的演化博弈動力學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夔;政企低碳管理的協(xié)同演進機制及博弈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2 董冬;基于演化博弈的工程項目團隊組織間信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歐江濤;區(qū)域物流園區(qū)競合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與協(xié)同發(fā)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4 杜鵬;網絡演化博弈中的合作與相行為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5 劉月婷;產學研協(xié)同創(chuàng)新演化博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趙鑫;VANET中激勵停靠車輛合作轉發(fā)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7 豆軍;基于演化博弈的金融監(jiān)管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8 王晴;基于演化博弈的政府信息公開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9 孟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方式的演化研究[D];寧波大學;2014年
10 胡萌萌;關聯(lián)網絡上的演化博弈動力學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803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68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