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還是不婚:婚姻傳統(tǒng)與個人選擇
發(fā)布時間:2024-03-20 02:07
中國的初婚年齡不斷推遲,但終身未婚率目前仍然很低,具有晚婚普婚的特點,與歐洲婚姻模式中終身未婚率高的特點明顯不同。中國社會重視家庭中的代際義務(wù)關(guān)系,相關(guān)社會政策盡力維護婚姻收益的專屬性和排他性,這些都強化了婚姻價值,有利于維系普婚模式。但現(xiàn)代社會中,社會流動加劇,人們的價值觀更加多元,特別是消費主義思想對年輕人影響很大,對傳統(tǒng)婚姻、家庭、生育觀念造成較大沖擊,影響到人們對生活方式的選擇,這導致人們做出不婚選擇的風險加大。隨著經(jīng)濟進入減速轉(zhuǎn)型時期,個人在婚姻市場找到合意配偶的難度加大,更有可能選擇不婚。分析預測中國婚姻模式的變化趨勢,必須理解個人婚姻決策的過程,特別是普婚模式和不婚模式下決策的差異。
【文章頁數(shù)】:14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32792
【文章頁數(shù)】:14 頁
【部分圖文】:
圖11970年以來日本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和45~49歲未婚率的變化
在不婚模式成為事實之前能否看到一些征兆呢?同樣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和韓國的經(jīng)歷或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兩國都先后經(jīng)歷了婚齡推遲的過程,陸續(xù)進入婚齡的出生隊列初婚年齡不斷升高,最終引起了終身未婚率的急升。從圖1中可以看到,日本1970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4.2歲,45~49歲女性未....
本文編號:39327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9327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