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機中的輿論傳播與輿情治理
發(fā)布時間:2024-03-15 19:54
根據(jù)布迪厄的場域分析范式,信息時代輿論場域中的政府、媒體和民眾,擁有的"資本"與秉持的"慣習"會隨著公共危機的發(fā)生而改變。具體而言,政府通常會利用擴張性手段追求更為穩(wěn)定的社會輿論,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則由于利益分野呈現(xiàn)出不同的信息生產(chǎn)意愿。而民眾作為自身主體性不斷覺醒的輿論受眾,在危機期間活躍的社會交往與悲觀的思維方式,則在客觀上增加了社會輿論的不可控性。政府充分尊重公共危機輿論場域的邏輯規(guī)則,在信息生產(chǎn)、傳播和互動等各個層面尊重民眾的情緒與訴求,從更廣、更深的角度介入當代社交媒體活動中,才能夠更好地參與和改善社會輿論。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守成與擴張:公共危機中政府與媒體的行為邏輯
(一)政府掌握最為廣泛的輿論資源
(二)媒體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影響力增加
二、活躍、焦慮與沖動:民眾的危機“慣習”及其后果
(一)民眾具有更加活躍的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慣習”
(二)民眾的悲觀認知帶來“后真相”效應
(三)悲觀且沖動的認知邏輯容易引發(fā)輿情波動
三、“以人民為中心”:輿情治理的實踐導向
(一)理解民眾的焦慮情緒與社交互動
(二)提供具有公信力和說服力的高質量信息
(三)依靠大數(shù)據(jù)等新技術科學處置輿情動態(tài)
(四)積極回應民眾關切以增強互動
(五)以更深更廣的力度介入社會交往
本文編號:3928789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守成與擴張:公共危機中政府與媒體的行為邏輯
(一)政府掌握最為廣泛的輿論資源
(二)媒體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影響力增加
二、活躍、焦慮與沖動:民眾的危機“慣習”及其后果
(一)民眾具有更加活躍的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慣習”
(二)民眾的悲觀認知帶來“后真相”效應
(三)悲觀且沖動的認知邏輯容易引發(fā)輿情波動
三、“以人民為中心”:輿情治理的實踐導向
(一)理解民眾的焦慮情緒與社交互動
(二)提供具有公信力和說服力的高質量信息
(三)依靠大數(shù)據(jù)等新技術科學處置輿情動態(tài)
(四)積極回應民眾關切以增強互動
(五)以更深更廣的力度介入社會交往
本文編號:39287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9287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