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性自戀、隱性自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 ——自我損耗和成敗反饋的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2-02-26 18:59
親社會行為是指被個體所生活的社會贊賞和鼓勵的行為,它是個體遵守社會規(guī)章制度,而得到社會規(guī)范肯定和符合公眾期望的行為。親社會行為可以增強個人的自尊、自我滿足的實現(xiàn),還可以促進個體的人際適應與和諧,增進與他人之間的人際交往;同時,親社會行為是社會公益發(fā)展的推動力,是個人責任感的象征,更是我們和諧社會構建與發(fā)展的地基,能夠進一步推動中國夢的實現(xiàn)?梢哉f個人親社會行為的表現(xiàn)是國人期待天下為公、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的基礎和縮影。因此,對其進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自戀作為具有高度自我關注并且以自我為中心的常見的一種多樣化、綜合性的較為穩(wěn)定的人格特質(zhì),前人的研究表明自戀有不同的類型,并且不同類型自戀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區(qū)別,這一不同表現(xiàn)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對自戀進行多維角度研究的必要性也預示著不同類型的自戀個體可能會有不同的親社會行為表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自戀者缺乏共情這一幫助他人的動機,但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類型的自戀者的親社會行為會有所變化。例如在公開環(huán)境下自戀者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親社會行為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也就是說,不同的環(huán)境會影響個體的行為。因此,論文基于和諧社會建設的現(xiàn)實背景,研究自我損耗和成敗...
【文章來源】: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獻綜述
2.1 自戀
2.1.1 自戀的概念
2.1.2 自戀的結構分類
2.1.3 自戀的測量
2.2 親社會行為
2.2.1 親社會行為概念
2.2.2 親社會行為理論
2.2.3 親社會行為的測量
2.2.4 親社會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2.3 自我損耗
2.4 成敗情境體驗
2.5 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綜述
2.5.1 國外有關自戀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研究
2.5.2 國內(nèi)有關自戀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研究
3 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與本研究的意義
3.1 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
3.2 研究意義
3.2.1 理論意義
3.2.2 實踐意義
4 研究一不同自戀類型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差異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設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試
4.3.2 研究設計
4.3.3 研究材料
4.3.4 研究過程
4.4 研究結果
4.4.1 大學生自戀類型劃分
4.4.2 不同自戀類型的大學生的親社會行為的差異分析
4.5 討論
4.6 結論
5 研究二不同自我損耗條件下大學生自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設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試
5.3.2 研究設計
5.3.3 研究材料
5.3.4 研究過程
5.4 研究結果
5.4.1 大學生自戀人格在不同自我損耗條件下的親社會行為的差異分析
5.4.2 不同自戀類型在不同損耗條件下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5.5 討論
5.6 結論
6 研究三不同情境體驗條件下大學生自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設
6.3 研究方法
6.3.1 被試
6.3.2 研究設計
6.3.3 研究材料
6.3.4 研究過程
6.4 研究結果
6.4.1 不同自戀類型大學生在不同情境體驗下的親社會行為的差異分析
6.4.2 不同自戀類型在不同情境體驗下的親社會行為表現(xiàn)
6.5 討論
6.6 結論
7 總討論
8 結論與教育建議
8.1 總結論
8.2 教育建議
9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附:本人在讀研期間的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644942
【文章來源】: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獻綜述
2.1 自戀
2.1.1 自戀的概念
2.1.2 自戀的結構分類
2.1.3 自戀的測量
2.2 親社會行為
2.2.1 親社會行為概念
2.2.2 親社會行為理論
2.2.3 親社會行為的測量
2.2.4 親社會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2.3 自我損耗
2.4 成敗情境體驗
2.5 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綜述
2.5.1 國外有關自戀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研究
2.5.2 國內(nèi)有關自戀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研究
3 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與本研究的意義
3.1 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
3.2 研究意義
3.2.1 理論意義
3.2.2 實踐意義
4 研究一不同自戀類型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差異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設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試
4.3.2 研究設計
4.3.3 研究材料
4.3.4 研究過程
4.4 研究結果
4.4.1 大學生自戀類型劃分
4.4.2 不同自戀類型的大學生的親社會行為的差異分析
4.5 討論
4.6 結論
5 研究二不同自我損耗條件下大學生自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設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試
5.3.2 研究設計
5.3.3 研究材料
5.3.4 研究過程
5.4 研究結果
5.4.1 大學生自戀人格在不同自我損耗條件下的親社會行為的差異分析
5.4.2 不同自戀類型在不同損耗條件下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5.5 討論
5.6 結論
6 研究三不同情境體驗條件下大學生自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設
6.3 研究方法
6.3.1 被試
6.3.2 研究設計
6.3.3 研究材料
6.3.4 研究過程
6.4 研究結果
6.4.1 不同自戀類型大學生在不同情境體驗下的親社會行為的差異分析
6.4.2 不同自戀類型在不同情境體驗下的親社會行為表現(xiàn)
6.5 討論
6.6 結論
7 總討論
8 結論與教育建議
8.1 總結論
8.2 教育建議
9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附:本人在讀研期間的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644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6449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