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全人健康”:臨終患者照顧者的小組工作介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1 00:1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癥發(fā)病率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tài)。癌癥末期不僅給臨終患者帶來消極影響,也讓照顧者身心俱疲。臨終關懷在老齡化及高患癌率的社會大背景中應需而生,致力于提升臨終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然而,家屬的需求極易被忽視,就醫(yī)院系統(tǒng)來說,主要的工作是為臨終患者減輕疼痛,對于照顧者的干預幾乎是簡單的聊天、病人情況的告知等。社會工作因其理念與臨終關懷不謀而合,日益成為臨終關懷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對臨終患者照顧者的干預研究也比較匱乏。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小組工作介入臨終患者照顧者的干預頗有成效,照顧者在病房與小組中的表現(xiàn)差異較大。因此,筆者開始分析小組工作干預的具體策略及取得的成效,反思小組干預期待為類似群體的小組干預提供借鑒,并探究在臨終關懷醫(yī)院可以為臨終患者照顧者提供的有效服務。筆者在需求調查中發(fā)現(xiàn)臨終患者照顧者普遍處于“自我忽視”的狀態(tài),存在關注自我身體健康、情緒疏導、身心放松、外界支持等方面的需求�;诖�,本文以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為指導,開展臨終患者照顧者的小組工作干預,從照顧者的身體、心理、靈性、環(huán)境這四個層面介入。在第一階段,照顧者意識到因照顧臨終親人造成了對自我的忽視,...
【文章來源】: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緣起及研究意義
1.1.1 選題緣起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社會工作介入臨終關懷的相關研究
1.2.2 臨終患者照顧者的相關研究
1.2.3 小組工作的相關研究
1.2.4 研究述評
1.3 概念界定
1.3.1 臨終關懷
1.3.2 臨終患者
1.3.3 臨終患者照顧者
1.4 介入模式
1.4.1 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的相關概念
1.4.2 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的干預途徑
1.4.3 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的應用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方法的選擇
1.5.2 研究對象的選擇
1.5.3 資料搜集方法的選擇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臨終患者照顧者的需求評估
2.1 臨終患者照顧者在臨終醫(yī)院的狀態(tài)分析
2.1.1 身體層面:身體的忽視與照顧的疲憊
2.1.2 心理層面:由“死”而生出的哀傷與壓力
2.1.3 靈性層面:何以如此何以故
2.1.4 環(huán)境層面:社會支持網(wǎng)絡的斷裂與縮小
2.2 臨終患者照顧者的需求分析
2.2.1 有待關注的身體與放松訓練
2.2.2 宣泄情緒、接納哀傷與心理支持
2.2.3 對生命的思考:合理解釋與發(fā)現(xiàn)意義
2.2.4 環(huán)境:同伴支持與建立關系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干預計劃的制定及準備
3.1 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干預計劃的制定
3.1.1 小組工作的適用性
3.1.2 小組介入思路
3.1.3 小組目標的建立
3.1.4 小組內容的設計
3.1.5 小組性質的確定
3.2 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的準備
3.2.1 小組工作者的準備
3.2.2 小組成員的招募
3.2.3 小組場地與時間的確定
3.2.4 小組的外部支持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全人健康: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的介入
4.1 小組初期:“自我忽視”到“全人覺醒”方向的轉變
4.1.1 小組目標與策略
4.1.2 小組初期:關注自我
4.2 小組中期:“全人覺醒”到“全人健康”方向的轉變
4.2.1 小組目標與策略
4.2.2 小組延伸:照顧技巧的分享
4.2.3 小組深化:接納哀傷
4.2.4 小組高潮:家屬聯(lián)盟
4.3 小組結束:“接納自我”與“接納小組”
4.3.1 小組目標與策略
4.3.2 小組結束:回顧與告別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的成效分析
5.1 小組過程評估
5.1.1 小組成員參與情況
5.1.2 小組溝通與互動
5.1.3 小組凝聚力與歸屬感
5.1.4 小組領導
5.2 小組目標的達成情況
5.2.1 身體層面的改變:身體的覺醒與放松技巧的習得
5.2.2 心理層面的改變:接納、分享與獲得支持
5.2.3 靈性層面的改變:自我價值的肯定與意義的萌生
5.2.4 環(huán)境層面的改變:陪伴道路上同行者的獲得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討論
6.1 研究結論
6.1.1 小組介入取向與成效:從“自我忽視”邁向“全人健康”
6.1.2 臨終醫(yī)院照顧者放松角存在的必要性
6.1.3 臨終關懷隊伍中社會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6.2 小組專業(yè)反思
6.2.1 縮短小組周期,減少組員流失
6.2.2 小組+個案的服務模式
6.2.3 小組帶領者需有靈動性
6.2.4 開放式小組的建議
6.3 研究貢獻與不足
6.3.1 研究貢獻
6.3.2 研究不足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附錄4
卷內備考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安寧療護的起源、發(fā)展與展望[J]. 邸淑珍,張靖,張學茹,司秋菊,馮莉莉. 醫(yī)學研究與教育. 2018(01)
[2]中國大陸臨終關懷現(xiàn)狀研究[J]. 梁麗君,張改改. 實用老年醫(yī)學. 2018(01)
[3]我國臨終關懷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J]. 王凱,王新紅,王松梅.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7(27)
[4]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對老年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熊梨花,毛衛(wèi)蘭.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7(10)
[5]提升癌癥末期患者照顧者抗逆力水平小組工作干預研究[J]. 陶瑩瑩,俞云,程明明.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7 (01)
[6]老齡化背景下中國特色臨終關懷體系建構的若干思考[J]. 陸杰華,伍海誠. 新視野. 2017(01)
[7]寧養(yǎng)療護中的嵌入性靈性照顧——基于癌癥末期患者家屬團體活動的案例分析[J]. 王京娥,康宗林. 醫(yī)學與哲學(B). 2016 (01)
[8]促進專校學生全人健康工作坊的評估[J]. 吳海雅,梅錦榮.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01)
[9]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張吉,胡君娥,周蓉,胡攀. 護理管理雜志. 2016(01)
[10]臨終關懷護理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作用[J]. 王春華,常小娟.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5(12)
博士論文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之思想解讀[D]. 朱春鷹.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533658
【文章來源】: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緣起及研究意義
1.1.1 選題緣起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社會工作介入臨終關懷的相關研究
1.2.2 臨終患者照顧者的相關研究
1.2.3 小組工作的相關研究
1.2.4 研究述評
1.3 概念界定
1.3.1 臨終關懷
1.3.2 臨終患者
1.3.3 臨終患者照顧者
1.4 介入模式
1.4.1 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的相關概念
1.4.2 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的干預途徑
1.4.3 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的應用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方法的選擇
1.5.2 研究對象的選擇
1.5.3 資料搜集方法的選擇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臨終患者照顧者的需求評估
2.1 臨終患者照顧者在臨終醫(yī)院的狀態(tài)分析
2.1.1 身體層面:身體的忽視與照顧的疲憊
2.1.2 心理層面:由“死”而生出的哀傷與壓力
2.1.3 靈性層面:何以如此何以故
2.1.4 環(huán)境層面:社會支持網(wǎng)絡的斷裂與縮小
2.2 臨終患者照顧者的需求分析
2.2.1 有待關注的身體與放松訓練
2.2.2 宣泄情緒、接納哀傷與心理支持
2.2.3 對生命的思考:合理解釋與發(fā)現(xiàn)意義
2.2.4 環(huán)境:同伴支持與建立關系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干預計劃的制定及準備
3.1 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干預計劃的制定
3.1.1 小組工作的適用性
3.1.2 小組介入思路
3.1.3 小組目標的建立
3.1.4 小組內容的設計
3.1.5 小組性質的確定
3.2 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的準備
3.2.1 小組工作者的準備
3.2.2 小組成員的招募
3.2.3 小組場地與時間的確定
3.2.4 小組的外部支持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全人健康: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的介入
4.1 小組初期:“自我忽視”到“全人覺醒”方向的轉變
4.1.1 小組目標與策略
4.1.2 小組初期:關注自我
4.2 小組中期:“全人覺醒”到“全人健康”方向的轉變
4.2.1 小組目標與策略
4.2.2 小組延伸:照顧技巧的分享
4.2.3 小組深化:接納哀傷
4.2.4 小組高潮:家屬聯(lián)盟
4.3 小組結束:“接納自我”與“接納小組”
4.3.1 小組目標與策略
4.3.2 小組結束:回顧與告別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臨終患者照顧者小組的成效分析
5.1 小組過程評估
5.1.1 小組成員參與情況
5.1.2 小組溝通與互動
5.1.3 小組凝聚力與歸屬感
5.1.4 小組領導
5.2 小組目標的達成情況
5.2.1 身體層面的改變:身體的覺醒與放松技巧的習得
5.2.2 心理層面的改變:接納、分享與獲得支持
5.2.3 靈性層面的改變:自我價值的肯定與意義的萌生
5.2.4 環(huán)境層面的改變:陪伴道路上同行者的獲得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討論
6.1 研究結論
6.1.1 小組介入取向與成效:從“自我忽視”邁向“全人健康”
6.1.2 臨終醫(yī)院照顧者放松角存在的必要性
6.1.3 臨終關懷隊伍中社會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6.2 小組專業(yè)反思
6.2.1 縮短小組周期,減少組員流失
6.2.2 小組+個案的服務模式
6.2.3 小組帶領者需有靈動性
6.2.4 開放式小組的建議
6.3 研究貢獻與不足
6.3.1 研究貢獻
6.3.2 研究不足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附錄4
卷內備考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安寧療護的起源、發(fā)展與展望[J]. 邸淑珍,張靖,張學茹,司秋菊,馮莉莉. 醫(yī)學研究與教育. 2018(01)
[2]中國大陸臨終關懷現(xiàn)狀研究[J]. 梁麗君,張改改. 實用老年醫(yī)學. 2018(01)
[3]我國臨終關懷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J]. 王凱,王新紅,王松梅.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7(27)
[4]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對老年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熊梨花,毛衛(wèi)蘭.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7(10)
[5]提升癌癥末期患者照顧者抗逆力水平小組工作干預研究[J]. 陶瑩瑩,俞云,程明明.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7 (01)
[6]老齡化背景下中國特色臨終關懷體系建構的若干思考[J]. 陸杰華,伍海誠. 新視野. 2017(01)
[7]寧養(yǎng)療護中的嵌入性靈性照顧——基于癌癥末期患者家屬團體活動的案例分析[J]. 王京娥,康宗林. 醫(yī)學與哲學(B). 2016 (01)
[8]促進專校學生全人健康工作坊的評估[J]. 吳海雅,梅錦榮.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01)
[9]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張吉,胡君娥,周蓉,胡攀. 護理管理雜志. 2016(01)
[10]臨終關懷護理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作用[J]. 王春華,常小娟.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5(12)
博士論文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之思想解讀[D]. 朱春鷹.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5336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5336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