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gòu)建切合中國社會的社會科學形態(tài)?——以韋伯、許茨和馬克思的“理念型”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04-22 15:01
韋伯沿著新康德主義的區(qū)分框架,在自然科學、歷史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比較中,試圖通過"理念型"的構(gòu)建,為"社會"進入"科學"確立方法論前提;許茨將現(xiàn)象學引入社會學,將韋伯的"理念型"納入到"共同世界"與"周遭世界"、"行動者"與"匿名者"的區(qū)分中,大大地拓展了"理念型"的內(nèi)涵;馬克思援引黑格爾辯證法所構(gòu)造的"具體的總體",既不同于韋伯的"康德式理念型",也不同于許茨的"現(xiàn)象學理念型",而是一種"辯證的理念型"。如何限定馬克思"辯證的理念型"的邊界,進而處理其與"康德式理念型""現(xiàn)象學理念型"之間的關(guān)系,以為"中國社會"的"科學"化確立方法論前提,應是當前哲學界與社會學界的共同努力方向。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9,5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從“歷史科學”到“社會科學”:韋伯“理念型”構(gòu)造的新康德主義坐標
二、在“行動者”與“匿名者”之間:許茨對“理念型”的現(xiàn)象學闡發(fā)
三、從“社會”中得“自由”:馬克思對“具體的總體”的辯證闡發(fā)
四、“中國社會”何以進入“科學”:一個未許的難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對“時代”的診治方案[J]. 王時中. 哲學動態(tài). 2019(05)
[2]價值的客觀性何以可能?——論李凱爾特的價值客觀性論證[J]. 王時中. 哲學動態(tài). 2015(08)
[3]馬克思哲學中兩種邏輯間的張力及一種可能的解決方式[J]. 王南湜. 學習與探索. 2013(11)
本文編號:3153981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2019,5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從“歷史科學”到“社會科學”:韋伯“理念型”構(gòu)造的新康德主義坐標
二、在“行動者”與“匿名者”之間:許茨對“理念型”的現(xiàn)象學闡發(fā)
三、從“社會”中得“自由”:馬克思對“具體的總體”的辯證闡發(fā)
四、“中國社會”何以進入“科學”:一個未許的難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對“時代”的診治方案[J]. 王時中. 哲學動態(tài). 2019(05)
[2]價值的客觀性何以可能?——論李凱爾特的價值客觀性論證[J]. 王時中. 哲學動態(tài). 2015(08)
[3]馬克思哲學中兩種邏輯間的張力及一種可能的解決方式[J]. 王南湜. 學習與探索. 2013(11)
本文編號:31539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1539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