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糾紛處理中的法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本文關鍵詞:勞動糾紛處理中的法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fā)展,企業(yè)形態(tài)的多樣化和勞動者法律維權意識的提升,勞資關系面臨更大更復雜的挑戰(zhàn)。勞動關系人身屬性的特點和作為社會關系的一種重要形態(tài),其糾紛必然對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產生一定影響。勞資矛盾作為當今中國社會最為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實現勞動糾紛快速有效化解涉及到勞動者利益保護、勞資關系平衡、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之重要目的。筆者基于對勞動糾紛案件多發(fā)、高發(fā)、頻發(fā)的高位運行態(tài)勢及糾紛處理不及時,效果不滿意現狀的認識,并對現行處理勞動糾紛的自主協(xié)商、調解、仲裁、訴訟方式存在缺陷和不足的分析,結合法律社會工作專業(yè)知識技能提出了法律社工介入勞動糾紛的主張,以筆者實操的糾紛案件為原本,從理論依據、專業(yè)技巧、優(yōu)勢、價值觀多維度論證該主張的落地性。社會工作性質的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是一種專業(yè)性突破,也是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專業(yè)實踐領域,而在勞動糾紛處理中的干預更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將法律視角下的勞動糾紛擴充到社會關系中巧妙利用社會資本的力量進行徹底化解,把單向的、片面性的法律維權手段多樣化為綜合性的化解沖突的渠道,繼而融洽勞資關系,鞏固社會穩(wěn)定,增進社會和諧。
【關鍵詞】:法律社會工作 勞動糾紛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C916;D922.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導論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的價值及意義9
- 1.3 研究文獻及評議9-12
- 1.3.1 關于勞動糾紛處理的文獻綜述9-11
- 1.3.2 關于法律社會工作研究的評述11-12
- 1.3.3 文獻綜述評議12
- 1.4 相關概念界定12-13
- 1.5 理論依據13-14
- 1.5.1 社會資本理論13
- 1.5.2 理性行動理論13-14
- 1.5.3 賦權理論14
- 1.6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對傳統(tǒng)勞動糾紛處理方式的研析16-21
- 2.1 傳統(tǒng)勞動糾紛處理的幾種方式16-18
- 2.1.1 自主協(xié)商調解16
- 2.1.2 申請仲裁16-17
- 2.1.3 訴訟方式17-18
- 2.2 傳統(tǒng)勞動糾紛處理方式存在的問題18-19
- 2.2.1 現行調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犧牲了勞動者的合法利益18
- 2.2.2 仲裁、訴訟方式周期過長,加重了成本,浪費司法資源18
- 2.2.3 裁審關系銜接不暢導致法院判決改變仲裁裁決的比例較高18-19
- 2.3 傳統(tǒng)勞動糾紛處理方式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19-21
- 2.3.1 勞動者法律意識及法律專業(yè)知識的不足19
- 2.3.2 調解委人員配備不足,專業(yè)化程度較低19-20
- 2.3.3 傳統(tǒng)手段將糾紛簡單地放在了“糾紛”階段來考察和判斷20-21
- 第3章 勞動糾紛處理中的法律社會工作介入21-34
- 3.1 勞動法律社工室簡介21-22
- 3.2 法律社會工作介入勞動糾紛處理的具體過程22-32
- 3.2.1 案件基本情況22-23
- 3.2.2 法律社會工作的介入過程23-32
- 3.3 對介入工作的總結32-34
- 3.3.1 法律社工介入勞動糾紛的具體服務流程32
- 3.3.2 法律社工介入到勞動糾紛處理中的工作內容32-34
- 第4章 勞動糾紛處理中法律社工介入的分析34-43
- 4.1 理論支撐34-36
- 4.1.1 理性行動理論34
- 4.1.2 社會資本理論34-35
- 4.1.3 增強權能理論35-36
- 4.2 專業(yè)價值觀的運用36-37
- 4.2.1 個別化原則36
- 4.2.2 案主自決原則36-37
- 4.2.3 保密原則37
- 4.3 法律社工在勞動糾紛處理中的角色分析37-39
- 4.3.1 服務提供者37-38
- 4.3.2 資源籌措人38
- 4.3.3 倡導者38-39
- 4.3.4 管理者39
- 4.4 勞動糾紛處理中法律社會工作介入的優(yōu)勢39-41
- 4.5 勞動糾紛處理中法律社工介入應注意的問題41-43
- 第5章 結論與討論43-47
- 5.1 本研究的結論43-45
- 5.1.1 法律社工介入勞動糾紛處理是必要的43
- 5.1.2 法律社工介入勞動糾紛處理是可行的43-44
- 5.1.3 法律社工介入勞動糾紛處理是專業(yè)社工嵌入式發(fā)展的必然結果44-45
- 5.2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45-46
- 5.2.1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45-46
- 5.2.2 研究的局限性46
- 5.3 討論與思考46-47
- 參考文獻47-51
- 致謝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六種合同簽不得[J];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科技;2000年08期
2 周敏健;上海首例涉外勞動糾紛案勝訴的啟示[J];中國律師;2002年10期
3 張勁松;;應注意實效期間發(fā)生勞動糾紛[J];中國殘疾人;2003年01期
4 宋亦松;合資中引發(fā)的一起勞動糾紛[J];中國勞動;2004年03期
5 王曉湘;勞動糾紛、投訴舉報案件為何逐年遞增及對策[J];黨政干部學刊;2004年05期
6 魏權;勞動糾紛案例及法解[J];農家顧問;2005年07期
7 李洪 ,石紅云;郵政委代辦“陷入”勞動糾紛[J];中國郵政;2005年11期
8 狄際平;;關于解決勞動糾紛的幾點思考[J];山西科技;2008年03期
9 李紅成;;論訴訟外解決公司勞動糾紛的法律效果——以雙贏效果為導向的分析[J];學理論;2010年14期
10 王寶令;杜冰;;初探建筑私營企業(yè)勞動糾紛的法經濟學解釋[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畢加艷;蔣仕嬌;;勞務派遣相關法律問題分析——胡某訴某啤酒公司勞動糾紛案[A];第五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先明;企業(yè)控制和減少勞動糾紛的四個手段[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2 劉先明;如何減少勞動糾紛[N];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報;2003年
3 司春燕;完善勞動糾紛解決機制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6年
4 ;首家勞動糾紛調處中心朝陽掛牌[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7年
5 劉軍;芬蘭:用人企業(yè)不招人,可減勞動糾紛[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6 記者 顧雯 實習生 楊志;發(fā)生勞動糾紛社區(qū)就能解決[N];南京日報;2009年
7 記者 文志輝;“收”“查”結合避免勞動糾紛[N];吐魯番報(漢);2010年
8 本報記者 趙剛 本報通訊員 肖成效;司法確認 勞動糾紛調處化繁為簡[N];人民法院報;2010年
9 鐘振宇;映秀:提前介入化解勞動糾紛[N];阿壩日報;2010年
10 通訊員 張維仲;五峰工會主動調解勞動糾紛[N];工人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于岸峰;鄭州市勞動糾紛中利益沖突及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賴珊珊;群體性勞動糾紛的示范訴訟解決機制研究[D];華僑大學;2013年
3 丁超;群體性勞動糾紛私力救濟研究[D];華僑大學;2014年
4 吳錦連;論勞動糾紛聯動聯調機制的立法構建[D];廣東財經大學;2014年
5 陳偉;公司勞動糾紛的法經濟學分析——從公司“社會責任”的角度考察[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6 陽蕩;許某與某保險公司勞動糾紛案評析[D];湖南大學;2013年
7 王偉;勞動糾紛處理中的法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8 李雪;一起勞動糾紛案件的分析與思考[D];蘭州大學;2012年
9 惠微;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改革探索[D];西北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勞動糾紛處理中的法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21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0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