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農村留守兒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小組動力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9 04:59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jiān)護能力、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交往更多地具有時間上的長期間斷性、空間上的遠距離性、交往的非面對面性、互動頻率極低的特點,父母往往對留守兒童疏于照顧,不能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心理支持,這使留守兒童的同伴交往顯得更為重要。近年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社會工作參與農村留守兒童同伴交往服務,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筆者于2018年8月在遂川大汾鎮(zhèn)L村參與了社會工作教育扶貧的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曾運用小組工作的方法服務L村留守兒童,開展了一次“共享陽光.一起成長之留守兒童同伴交往能力提升小組”活動。小組動力對農村留守兒童同伴交往小組發(fā)展過程和小組目標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以場域理論為指導,根據(jù)農村留守兒童同伴交往能力提升小組的服務過程,分析此小組中各階段的動力特征、作用因素及其給小組帶來的影響,為以后開展類似的服務提供參考與借鑒。研究發(fā)現(xiàn):首先,在小組初期階段,小組動力初步形成,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小組成員特征、小組特性、小組工作者特質、小組環(huán)境以及小組規(guī)則等五方面。小組動力的形成促進了小組初期目標基...
【文章來源】:井岡山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艾麗思和費西的小組動力模型
圖 1.2 楊極東的小組動力基本模型劉夢結合已有學者提出的模型,提出多變項的小組動力因素模型,該模型可以看作是小組從開始到結束的一個過程,且每一次小組活動的輸出因素都成為下一次活動的輸入因素,為其帶入新的因素②。(3)小組動力在社會工作領域的研究小組動力是指導社會工作小組開展小組工作的一個重要理論。目前關于小組動力在社會工作領域的研究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研究依據(jù)小組的性質而研究小組動力在小組中的運作機制,另一方面是將小組動力運用于不同群體的小組工作研究。張超以大學生成長小組為例,將小組動力理論運用于成長性小組中,并對實踐過程中的有益經驗以及困難和障礙進行了總結和反思性研究③;姜亞萍就開放性小組的小組動力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了開放性小組人員的流動產生了怎樣的動力、開放性小組的動力生成機制是怎樣的等問題,且對如何更好運用開放性小組工作的實務工作方法提出了反思與建議④。湯素素,張小華將小組動力引入學齡兒童的人際交往研究。運用“小組動力理論,為部分具有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設計并開展了人際交往小組活動,以提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3-6歲兒童同伴交往能力調查研究——以南充市幼兒園為例[J]. 羅運龍.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7(11)
[2]社會工作應扛起服務留守兒童的重任[J]. 童小軍. 中國社會工作. 2017(07)
[3]兒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 王燕. 成才之路. 2016(36)
[4]發(fā)展心理學中兒童同伴關系的研究進展[J]. 張佳喬,張金華. 亞太教育. 2016(12)
[5]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因素[J]. 劉雪倩. 科教導刊(中旬刊). 2015(02)
[6]農村留守兒童同伴交往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李鵬. 教育觀察. 2013(01)
[7]留守兒童同伴交往中的情感問題及對策研究[J]. 劉軼. 新課程學習(下). 2011(12)
[8]“小組動力學”視角下學齡兒童“人際交往小組”社會工作介入[J]. 湯素素,張小華. 社會工作(學術版). 2011(07)
[9]以同伴支持促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J]. 古吉慧,殷堰華. 宜賓學院學報. 2011(03)
[10]小組工作對農村留守兒童交往不適的介入研究[J]. 段鑫星,馬亞靜,劉桂智.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2)
博士論文
[1]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發(fā)展與心理適應:3年追蹤研究[D]. 趙冬梅.華中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社會工作介入留守兒童同伴交往能力提升研究[D]. 鄭金霄.井岡山大學 2017
[2]N機構“花樣少年”自閉癥青少年小組服務研究[D]. 俞麗麗.南京大學 2016
[3]團體動力視角下的院舍老年小組工作研究[D]. 張詩琦.華中科技大學 2016
[4]開放性小組動力研究[D]. 姜亞萍.華東理工大學 2015
[5]同伴關系團體輔導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D]. 張云芳.河北師范大學 2015
[6]團體動力學在田徑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劉亞偉.河南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006313
【文章來源】:井岡山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艾麗思和費西的小組動力模型
圖 1.2 楊極東的小組動力基本模型劉夢結合已有學者提出的模型,提出多變項的小組動力因素模型,該模型可以看作是小組從開始到結束的一個過程,且每一次小組活動的輸出因素都成為下一次活動的輸入因素,為其帶入新的因素②。(3)小組動力在社會工作領域的研究小組動力是指導社會工作小組開展小組工作的一個重要理論。目前關于小組動力在社會工作領域的研究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研究依據(jù)小組的性質而研究小組動力在小組中的運作機制,另一方面是將小組動力運用于不同群體的小組工作研究。張超以大學生成長小組為例,將小組動力理論運用于成長性小組中,并對實踐過程中的有益經驗以及困難和障礙進行了總結和反思性研究③;姜亞萍就開放性小組的小組動力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了開放性小組人員的流動產生了怎樣的動力、開放性小組的動力生成機制是怎樣的等問題,且對如何更好運用開放性小組工作的實務工作方法提出了反思與建議④。湯素素,張小華將小組動力引入學齡兒童的人際交往研究。運用“小組動力理論,為部分具有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設計并開展了人際交往小組活動,以提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3-6歲兒童同伴交往能力調查研究——以南充市幼兒園為例[J]. 羅運龍.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7(11)
[2]社會工作應扛起服務留守兒童的重任[J]. 童小軍. 中國社會工作. 2017(07)
[3]兒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 王燕. 成才之路. 2016(36)
[4]發(fā)展心理學中兒童同伴關系的研究進展[J]. 張佳喬,張金華. 亞太教育. 2016(12)
[5]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因素[J]. 劉雪倩. 科教導刊(中旬刊). 2015(02)
[6]農村留守兒童同伴交往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李鵬. 教育觀察. 2013(01)
[7]留守兒童同伴交往中的情感問題及對策研究[J]. 劉軼. 新課程學習(下). 2011(12)
[8]“小組動力學”視角下學齡兒童“人際交往小組”社會工作介入[J]. 湯素素,張小華. 社會工作(學術版). 2011(07)
[9]以同伴支持促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J]. 古吉慧,殷堰華. 宜賓學院學報. 2011(03)
[10]小組工作對農村留守兒童交往不適的介入研究[J]. 段鑫星,馬亞靜,劉桂智.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2)
博士論文
[1]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發(fā)展與心理適應:3年追蹤研究[D]. 趙冬梅.華中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社會工作介入留守兒童同伴交往能力提升研究[D]. 鄭金霄.井岡山大學 2017
[2]N機構“花樣少年”自閉癥青少年小組服務研究[D]. 俞麗麗.南京大學 2016
[3]團體動力視角下的院舍老年小組工作研究[D]. 張詩琦.華中科技大學 2016
[4]開放性小組動力研究[D]. 姜亞萍.華東理工大學 2015
[5]同伴關系團體輔導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D]. 張云芳.河北師范大學 2015
[6]團體動力學在田徑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劉亞偉.河南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0063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00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