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網絡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29 15:02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物質資源的豐富,人民對于幸福的追求已經不再滿足于物質上的富足,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充實和自身發(fā)展需求的滿足。隨著中國進入社會轉型期,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引領著各領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居民個人的社會資本性質也發(fā)生變化,以血緣和地緣關系為基礎的傳統(tǒng)社會網絡逐漸向由松散個人聯(lián)結起來的現(xiàn)代社會網絡過渡,相較于“人情資源”人們越來越體會到“信息資源”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強弱關系”理論,從社會網絡視角出發(fā),將社會資本劃分為現(xiàn)代社會網絡與傳統(tǒng)社會網絡,并采用2012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數(shù)據(jù),利用STATA14.0軟件對兩種不同的社會網絡類型對于中國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現(xiàn)代社會網絡在不同群體中的差異以及社會網絡對于幸福感影響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實證研究并得到了初步結論。研究發(fā)現(xiàn):在當前中國,現(xiàn)代社會網絡對居民幸福感提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并已經成為中國居民社會資本的重要方面,但傳統(tǒng)社會網絡在影響居民主觀幸福感方面目前仍然發(fā)揮著主要作用,這與我國自古以來的國情息息相關。未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入發(fā)展,傳統(tǒng)社會網絡的作用將逐漸減弱直至被現(xiàn)代社會網絡取代主導地位。文章同時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網絡對中國居民幸福感的影響作用在不同群體間存在著差異:相較于低收入群體和高收入群體,現(xiàn)代社會網絡對于中等收入群體的主觀幸福感提升具有顯著正向作用;對于農業(yè)戶口群體,傳統(tǒng)社會網絡對其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而現(xiàn)代社會網絡對其幸福感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對于非農業(yè)戶口人群的幸福感提升作用顯著;現(xiàn)代社會網絡相較于女性對男性幸福感的提升發(fā)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文章最后實證分析了社會網絡對幸福感產生影響的作用機理,初步得到結論,社會網絡是通過社會信任和人際信任這兩個中介變量對居民幸福感產生影響,居民通過拓展社會網絡,參與各種社會組織,增進與他人的交流增強了對于政府、各類權威機構以及他人的信任感進而提升了自身的幸福感。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C912.3;C912.6
【圖文】:
自變量 X 對因變量 Y 的相關性顯著,即回歸系數(shù) c 顯著(H0:c絕)。此時,對中介變量 M 的中介作用或中介效用的顯著性檢驗步驟如一步:檢驗解釋變量 X 與被解釋變量 Y 的回歸系數(shù) c 是否顯著,如果二步,否則停止檢驗;二步:做 Baron 和 Kenny 部分中介檢驗,分別檢驗自變量 X 對中介變量 M 對因變量 Y 的回歸系數(shù) a 和 b 的顯著性,如果都顯著則說明 X在部分中介效用,繼續(xù)進行第三步;若至少有一個不顯著則跳至第四三步:做 Judd 和 Kenny 完全中介檢驗,在控制中介變量 M 的前提下回歸系數(shù) c’,如果不顯著則說明 M 變量起到完全中介作用,X 對 Y過 M 發(fā)揮作用;如果顯著則說明是部分中介過程,X 對于 Y 的影響 發(fā)生了作用。檢驗結束。四步:做 Sobel 檢驗,如果結果顯著,說明中介變量 M 的中介效應顯 的中介效應不顯著。檢驗結束。
本文編號:2774121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C912.3;C912.6
【圖文】:
自變量 X 對因變量 Y 的相關性顯著,即回歸系數(shù) c 顯著(H0:c絕)。此時,對中介變量 M 的中介作用或中介效用的顯著性檢驗步驟如一步:檢驗解釋變量 X 與被解釋變量 Y 的回歸系數(shù) c 是否顯著,如果二步,否則停止檢驗;二步:做 Baron 和 Kenny 部分中介檢驗,分別檢驗自變量 X 對中介變量 M 對因變量 Y 的回歸系數(shù) a 和 b 的顯著性,如果都顯著則說明 X在部分中介效用,繼續(xù)進行第三步;若至少有一個不顯著則跳至第四三步:做 Judd 和 Kenny 完全中介檢驗,在控制中介變量 M 的前提下回歸系數(shù) c’,如果不顯著則說明 M 變量起到完全中介作用,X 對 Y過 M 發(fā)揮作用;如果顯著則說明是部分中介過程,X 對于 Y 的影響 發(fā)生了作用。檢驗結束。四步:做 Sobel 檢驗,如果結果顯著,說明中介變量 M 的中介效應顯 的中介效應不顯著。檢驗結束。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文霞;謝寶國;辛迅;白光林;苗仁濤;;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影響中國員工職業(yè)成功的元分析[J];心理學報;2015年02期
2 楊繼東;章逸然;;空氣污染的定價:基于幸福感數(shù)據(jù)的分析[J];世界經濟;2014年12期
3 李平;朱國軍;;社會資本、身份特征與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國居民社會網絡變遷的視角[J];經濟評論;2014年06期
4 肖興志;王伊攀;;政府補貼與企業(yè)社會資本投資決策——來自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經驗證據(jù)[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4年09期
5 左文明;王旭;樊償;;社會化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基于社會資本的網絡口碑與購買意愿關系[J];南開管理評論;2014年04期
6 周廣肅;樊綱;申廣軍;;收入差距、社會資本與健康水平——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14年07期
7 王春超;周先波;;社會資本能影響農民工收入嗎?——基于有序響應收入模型的估計和檢驗[J];管理世界;2013年09期
8 曾萍;鄧騰智;宋鐵波;;社會資本、動態(tài)能力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04期
9 嚴成j;;社會資本、創(chuàng)新與長期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12年11期
10 李樹;陳剛;;“關系”能否帶來幸福?——來自中國農村的經驗證據(jù)[J];中國農村經濟;2012年08期
本文編號:27741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77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