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療模式介入抑郁癥患者康復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C916
【圖文】:
第三章 問題診斷和介入方案設計 19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不承認。6. 社交障礙:案主對周圍事物和人沒有主動接觸意愿,思維反應遲緩,敏感度低。同鄰里交流時表現(xiàn)出無所謂的狀態(tài),不時的打哈欠想睡覺,精神欠佳。對自己目前的病態(tài)無自知力。表示自己無精力顧及他人,對談話活動無興趣,對提出的問題,多問少答或無反應,和人沒有直接的目光交流。同外界交流較少,對鄰居知道自己有抑郁癥這件事很不高興,回答此問題時有些怨怒。3.3.2 案主家庭結構生態(tài)分析筆者運用繪制家庭結構圖的方法對案主的家庭情境進行預估。家庭結構圖的分析方式最早被鮑文用于家庭治療中,分析案主的家庭結構。家庭結構圖常用在分析案主的生命史及、案主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案主生活中的重大家庭事件。這一分析方法是將家庭視為一個系統(tǒng)進行分析,借助這一方法,筆者可以清晰的看清案主在這一系統(tǒng)中所處的位置及在不同階段扮演的角色,案主在家庭中的人際關系,同時可以有利于分析案主的性格、處事方式、心理,甚至由此帶來的心理問題是怎樣被家庭所影響。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柔;鄭雪云;朱明映;黃玉蓮;;不同人群對精神病人的接納程度研究[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年06期
2 劉雁清;王可欣;張冠男;周奕欣;周明潔;;視覺藝術工作者人格特征與生活滿意度和抑郁情緒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5年10期
3 傅文第;華欣;;家庭治療本土化發(fā)展與務實研究[J];學理論;2015年21期
4 趙麗;;從“被精神病”看精神病人強制醫(yī)療的倫理和法律問題[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5年03期
5 王春雁;張琳;魏安;;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療法結合心理社會支持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年06期
6 林敏;黃惠君;陳慧月;;自我信心及技能訓練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年09期
7 戴麗;;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5年07期
8 戴蓓芬;;福柯生命權力中的人口概念[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9 魯靜文;;精神病人社會回歸的社區(qū)模式實踐與經(jīng)驗[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年10期
10 劉丹;張婕;;個案概念化在系統(tǒng)家庭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思茂;抑郁癥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藥物治療的隨機對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占傲;精神病人康復會所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2 周磊;抗抑郁藥物結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伴軀體癥狀抑郁癥的療效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3 武姣姣;甘松抗抑郁作用的物質(zhì)基礎初探[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252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72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