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社會學論文 >

視障的二重性:身體社會學視角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3 13:58
【摘要】:截止2010年末中國有殘障者約8500萬,殘障問題成為社會轉型時期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視障是殘障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國內針對性研究相對缺乏。近年來西方社會學理論迎來身體轉向,身體既是自然的也是社會的,既是主觀的也是被動的,既是活生生的體驗同時也為話語、權力所建構。因此本文期望從身體社會學視角切入探討視障的二重性:在突出視障者鮮活的身體體驗的同時,追問身體是如何被社會建構的?本文采用以深度訪談為主,參與式觀察、案例研究為輔的定性研究方法,訪談了十三位視障者及七位親友老師。研究首先描述視障身體在心理、生理和日常生活上的基礎性感官體驗,發(fā)現(xiàn)視障意識是隨著生理成熟,不斷社會化而逐漸建立的過程;不同于生活在黑暗中的社會刻板印象,盲人大多有光感能辨析白天黑夜;視障身體在外部表征與姿態(tài)動作上有明顯的“盲態(tài)”特征;視障者可以通過大量實踐訓練實現(xiàn)感官代償;失明導致行走無方向感,無平衡性,面對有障礙盲道,視障群體有道不能行。其次,文章闡釋視障身體在職業(yè)選擇、身體形象、殘障價值三個方面的社會建構過程,發(fā)現(xiàn)在行政話語、特殊教育、勞動力市場建構下,視障者面臨著從生理特點適合做推拿到只能做推拿的困境;教育與大眾傳媒建構出視障者片面的可憐者與自強者身體形象;而視障群體遭遇的種種困境深層根源在于社會功利主義價值觀將殘障建構為弱者。再者,本研究以一個視障老婦人的生活史案例從微觀角度探討視障的社會建構究竟如何影響到個體從少年到老年的生命歷程,發(fā)現(xiàn)“殘廢”身體受到社會制度性排斥,社會性別等級制度與視覺障礙給個體帶來雙重壓迫,婚姻固化視障的社會弱勢,再生產社會不平等并產生代際傳遞。最后,文章論述了不同世代的視障群體面臨著社會困境上的差異,指出年輕一代正是在高度隔離的社會制度下,建立起強烈的視障身份意識,從而催生出強烈的反抗意識。他們以法律與身體為武器進行抗爭,以主動姿態(tài)積極推動群體權益與社會形象的提高,但種抗爭多為零星個體通過媒體藉由弱者身份贏得社會輿論同情的性質,難以推動制度和社會態(tài)度的整體轉變。這種反社會建構的群體自我建構還需要漫長的努力?v觀全文,筆者試圖探討的是視障在何種意義上是一種社會建構,試圖通過視障身體的建構反思我們所處的視覺霸權社會,反思社會中的權力“盯視”,反思何為正常,何為殘障。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C913.6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程偉;敖曼;;基于社會建構的方式看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路徑——專訪中國政法大學李程偉教授[J];信訪與社會矛盾問題研究;2016年05期

2 伍俊斌;;當代中國公民社會建構的基礎維度分析[J];信訪與社會矛盾問題研究;2016年05期

3 丹·扎哈維;徐立文;;自身是一種社會建構嗎?[J];中國現(xiàn)象學與哲學評論;2017年01期

4 周延齡;賈國燕;;性取向社會建構方法探析[J];赤子(中旬);2014年02期

5 柳瑋;李聰捷;謝二辰;趙娉;康曉蓓;譚靜;;從社會建構角度理解疾病與健康[J];河北醫(yī)藥;2011年16期

6 安維復;梁立新;;究竟什么是“社會建構”——伊恩·哈金論社會建構主義[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06期

7 林尚立;;兩種社會建構:中國共產黨與非政府組織[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7年02期

8 劉春;試論知識的社會建構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03期

9 王少非;;從個體建構到社會建構[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3年01期

10 王麗娜;艾娟;;格根的社會建構心理治療思想述評[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琴;;“本土性”社會工作模式與社會工作的社會建構[A];1999年社會工作教育?袊鐣ぷ鹘逃齾f(xié)會第二屆年會暨“面向21世紀的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韋曉康;;社會建構中的身體行為——壯族螞拐祭身體活動的人類學闡釋[A];2016年全國體育社會科學年會論文集[C];2016年

3 蔣天敏;;翻譯的社會建構—拉圖爾對翻譯研究的啟示[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4 肖先福;;醫(yī)療技術人員適應能力社會建構的探索[A];第二屆全國疑難病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4年

5 李鵬濤;車能;;殖民統(tǒng)治與族群的形成——二戰(zhàn)以來西方學界的非洲族群研究評述[A];非洲研究2016年第1卷(總第8卷)[C];2016年

6 包國光;梁麗;;試析現(xiàn)代技術異化的表現(xiàn)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張荃馨;;中國政治話語的對外傳播與翻譯[A];外語科研文論[C];2017年

8 牛海山;歐陽華;;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概念和科學內涵[A];生態(tài)健康與科學發(fā)展觀——首屆中國生態(tài)健康論壇文集[C];2004年

9 梁劍琴;;論我國環(huán)境正義問題的社會建構[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燕良軾;;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君子”人格的社會建構[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天津師范大學 韓志明;敬業(yè)精神的社會建構[N];光明日報;2013年

2 陶東風;政府在誠信社會建構中的責任[N];學習時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楊曉華;書香社會建構中的多元驅動與協(xié)同創(chuàng)新[N];中國文化報;2015年

4 整理 張一潔、周蓓;民俗是社會建構的重要元素[N];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教授 王馥芳;閱讀認知模式的迭代更新[N];社會科學報;2019年

6 于海波 王穎;科學文化的時代解讀[N];吉林日報;2003年

7 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xiàn)代社會信任模式與機制研究”首席專家 周怡;信任模式的社會建構[N];光明日報;2013年

8 秦暉;后農業(yè)稅時代的鄉(xiāng)村社會建構[N];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

9 本報見習記者 王美瑩 本報記者 李曉;專家研討:建構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N];光明日報;2019年

10 本報記者 支玲琳;一場“清純懷舊病”照出了什么[N];解放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公維友;我國民主行政的社會建構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2 何修良;公共行政的生長[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3 李海龍;跨大西洋安全關系的制度化:從理性選擇到社會建構[D];山東大學;2010年

4 方艷;誠信問題社會建構中傳媒場域介入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5 孫俊才;情緒的文化塑造與社會建構:情緒社會分離視角[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純剛;筑與居:震后居住空間的建構[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王俠;外交新聞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8 李尚群;創(chuàng)新團隊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黃嘉;天疆迷航[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10 周婭;建構主義新視域:地緣文化及其建構機制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才金同;孕婦保健場域中的身體、權力與行動[D];吉林大學;2019年

2 張玉杰;偶像女性化社會建構與影響研究[D];河南大學;2019年

3 劉慧;視障的二重性:身體社會學視角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9年

4 張星培;表征、實踐與社會建構:民族文化飲食空間的體驗建構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9年

5 鐘晨焰;社會建構視角下兒童游戲中學習行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6 魏加駿;集市攤位空間占有的社會建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8年

7 劉明琪;城市購房者風險認知的社會建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8年

8 白玲玲;新時代健全社會建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年

9 付承為;法治社會建構路徑探究[D];鄭州大學;2018年

10 胡欽偉;消費社會學視角下中國廣告中性元素的社會建構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8年

,

本文編號:26620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6620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88a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