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田野與社會:社會史研究的追求與實踐
[Abstract]:"toward the Field and Society" was put into writing, as early as 2002. In that year, to celebrate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Shanxi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rganized and published a number of academic works, one of which was the Modern Shanxi Social Studies, which I edited. The book had a subtitle, "toward the Field and Society." It is a collection of academic papers on the history of regional society written by me and my first graduate students. In 2007, another of my books moved this subtitle to a proper title, called "go"
【分類號】:C0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人文集粹[J];國外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2 郭玉峰;“多元學科視野下的中國社會史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3 楊希枚;當代語言哲學與人類文化史的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5年06期
4 石水;云南大學邀請國內(nèi)部分中青年學者座談人類學、民族學發(fā)展的若干問題[J];思想戰(zhàn)線;1997年03期
5 費孝通;創(chuàng)建一個和而不同的全球社會——在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中期會議上的主旨發(fā)言[J];思想戰(zhàn)線;2001年06期
6 鄒逢佳;民族學、人類學前景廣闊——北大學者系列學術(shù)講座在民研所舉行[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7 ;五屆中國社會學人類學高級研討班的回顧與展望[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8 張仁善;當代中國史學研究的新領(lǐng)域——中國社會史研討會綜述[J];社會科學;1987年03期
9 殷杰;弘揚學術(shù)特色 創(chuàng)建學派基礎(chǔ)——山西大學科學技術(shù)哲學研究中心成立三年來學術(shù)發(fā)展綜述[J];科學技術(shù)與辯證法;2004年02期
10 常建華;東亞社會比較與中國社會史研究[J];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章程[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shù)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杜發(fā)春;;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主任周大鳴教授在慶祝會上的發(fā)言[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shù)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顧問名單[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shù)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關(guān)于增補副會長和常務理事的決定[A];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代表團;;參加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2002年東京中期會議情況報告[A];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黃鳳祥;;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工作總結(jié)報告[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shù)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杜發(fā)春;;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shù)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在京召開[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shù)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理事名單[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shù)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常務理事會議紀要[A];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費孝通;;賀信[A];中國民族學學會第七屆學術(shù)研討會專輯[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宜安 楊孔熾;加強人類學學科建設[N];光明日報;2003年
2 行龍;中國社會史研究的奠基石[N];中華讀書報;2006年
3 元辛;人類學關(guān)注社會文化變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4 記者 王燕琦;昆明獲第16屆人類學民族學世界大會舉辦權(quán)[N];光明日報;2003年
5 費孝通;“補課”與“學科意識”[N];中國民族報;2002年
6 晉社聯(lián);為科學發(fā)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N];山西日報;2010年
7 深圳特區(qū)報評論員 陳冰;“魁閣精神”至今光芒閃耀[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8 汪煒 巴黎高師哲學系;貓的目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胡濱;開展社會史的多維探索[N];社會科學報;2002年
10 記者 水草;植根本土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衷海燕;儒學傳承與社會實踐[D];廈門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332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33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