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社會學論文 >

大學生社會交往困擾與手機移動網絡過度使用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8-08-05 14:39
【摘要】:目的探討大學社會交往困擾與手機移動網絡使用行為之間的關系。方法 2014年4—6月采用心理測量法對內蒙古3所高校1488名在校大學生進行測量。結果低、高人際交往困擾組在手機移動網絡使用行為量表的戒斷反應得分分別為(1.98±0.71)、(3.23±0.69)分,情緒調節(jié)得分分別為(2.60±0.87)、(3.33±0.79)分,社會功能得分分別為(2.33±0.84)、(3.03±0.71)分,耐受性得分分別為(2.18±0.85)、(2.89±0.85)分,使用時間得分分別為(2.10±0.75)、(3.26±0.88)分。5個維度和總分得分高人際交往困擾組明顯高于低人際交往困擾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壓力知覺與戒斷反應、社會功能、耐受性和手機移動網絡過度使用行為量表總分存在明顯正相關(P0.05),交往焦慮、交談交流困擾、交際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異性交往困擾和人際交往困擾總分與手機移動網絡過度使用行為量表各維度及總分在明顯正相關(P均0.05)。壓力知覺、交往焦慮和人際交往困擾對手機移動網絡過度使用行為有明顯正向預測作用(P均0.01)。結論大學生高社會交往困擾更易引起手機移動網絡過度使用行為,通過降低大學生對社會交往困擾的壓力知覺,可以減少手機移動網絡過度使用行為。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ocial disturbance and mobile network use behavior. Methods from April to June 2014, 1488 college students from 3 colleges in Inner Mongolia were measured by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The scores of withdrawal response, emotion regula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tolerance were (1.98 鹵0.71), (3.23 鹵0.69), (2.60 鹵0.87), (, 3.33 鹵0.79), (2.33 鹵0.84), (3.03 鹵0.71), (2.18 鹵0.85), (, 2.89 鹵0.85), respectively. The scores of using time were (2.10 鹵0.75), (3.26 鹵0.88). The scores of 5 dimensions and total scores in the group with high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with low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all P 0.01).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ess perception and withdrawal reaction, social function, tolerance and the total score of mobile network overuse behavior scale (P0.05). The total scores of heterosexual and interpersonal distres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mensions and total scores of mobile network overuse behavior scale (P 0.05). Stress perception, communication anxiety and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s on mobile network overuse (P0.01).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high social disturbance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excessive use of mobile phone network, and it can reduce the excessive use of mobile phone network by reducing the pressure perce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interaction distress.
【作者單位】: 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健康研究所;佳木斯大學心理健康咨詢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5XJC840003) 內蒙古民族大學博士啟動基金(BS343)
【分類號】:G645.5;C91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茂恒;大學生人際交往探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鐘艷;淺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J];三明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3 蘇寶芳;人際交往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J];泰安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4 王雙季;優(yōu)化人際交往 提高教學效率[J];教育評論;2002年03期

5 李萍;網絡與青少年人際交往[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2期

6 鄭銳華;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陸春庚;職校生人際交往的障礙及疏導[J];職教通訊;2003年10期

8 賈慧蘇;中專生人際交往新特點之探析[J];職業(yè)技術;2005年04期

9 代媛媛;;旅游活動中的人際交往藝術[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10 馬磊;;淺析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影響[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穎;;人際交往心理論[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2 劉燕華;陳曉;;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與人際交往困擾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冒名芳;徐保衛(wèi);;人際交往中的修辭得體性原則[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4 趙紀萍;;建國60年人際交往中的價值觀認同研究[A];新中國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5 晨瑋;;在語文課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高立新;;外來人員子女人際交往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雷建華;;與人為善和構建和諧社會[A];陜西省“構建和諧老齡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陸曄;;人際交往作為新聞信息源:基于全國受眾調查的討論[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3)——網絡化關系:新傳播與當下中國論文集[C];2013年

9 劉肖岑;桑標;張雷;張文新;;大學生自利/自謙偏向的表現及其對人際交往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馮縵;;長其善 救其失 助人自助——一例大學生人際交往不適的案例分析[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光榮;人際交往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的空間[N];云南日報;2004年

2 周光榮;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N];云南日報;2004年

3 傅學煜;真誠道歉有利人際交往[N];健康時報;2007年

4 李云萍;專家講授心態(tài)與人際交往[N];石家莊日報;2007年

5 北京大學教授 夏學鑾;人際交往需要哪些陽光心理[N];北京日報;2013年

6 一飛;現代人怎樣進行人際交往[N];中國人事報;2000年

7 肖祥云;人際交往中的加減效應[N];健康報;2005年

8 肖春飛;人際交往與醫(yī)患溝通(三)[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9 宇庭;人際交往切忌“過度投資”[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10 王 暉;人際交往很重要 溝通需要講技巧[N];河南日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荊岵;研究生人際交往的現狀探析及對策建議[D];青島大學;2012年

2 徐鑫;青少年手機(短信)使用對人際交往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4年

3 媛紅;小組工作在流動兒童人際交往認知中的實務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李彥霏;微信人際交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5 解婧;高中生和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對比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李焱;微信中人際交往與社會資本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7 朱艷;基于微信平臺結構的人際交往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8 蔣婷焰;當前中職生人際交往的問題與教育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9 施瑩;異國求學路上的跨文化生存[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10 徐靜;大學生網絡游戲人際交往與現實人際交往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1660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1660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d82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