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綱領”、科學主義及其他
[Abstract]:The "strong program"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has led to a great change in the theory of science. Although it is sometimes described as a shift from "science as knowledge" to "science as practice", its core is the change of view of knowledge. The position of "scientism" of the strong program, the argument with rationali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he sociological meaning of the late Wittgenstein's philosophy constitute the main entry poi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new knowledge view of social orientation.
【作者單位】: 內蒙古大學哲學學院;
【分類號】:C1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玉成;波普爾派哲學和經濟學方法論[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2 阮平南,張勇;管理理論與模式的根基——管理哲學[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朱慶育;意思表示與法律行為[J];比較法研究;2004年01期
4 炎冰,宋子良;科學劃界標準的歷史源流與價值評估[J];大自然探索;1997年01期
5 謝暉;詮釋法律的客觀性及其原因[J];法學;2003年03期
6 王岳川;文藝方法論與本體論研究在中國[J];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7 韓巍;學術探討中的措辭及表達——談《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管理學的基本問題之管見》[J];管理學報;2005年04期
8 朱霖;二十世紀西方科學哲學關于科學劃界的思想及其演變[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9 李增剛;對“經濟學方法論”的幾點思考[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10 張建軍;不相容邏輯與“矛盾”理論[J];河北學刊;1989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董嶺;藝術功能論[D];暨南大學;2001年
3 盧永華;會計科研方法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4 寇宗來;專利制度的功能和績效:一個不完全契約理論的方法[D];復旦大學;2003年
5 陳耀;企業(yè)戰(zhàn)略聯(lián)盟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3年
6 劉守剛;西方立憲主義傳統(tǒng)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7 孫玉忠;科學進步及其中間范式[D];吉林大學;2004年
8 安道玉;論意識與意義[D];復旦大學;2004年
9 李朝暉;知識與控制:中國古代科學教育的社會學解讀[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10 胡宗山;西方國際關系理論方法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德紅;論教學論學派[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宋榮;反常與理論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陳宇峰;轉軌經濟中的中國競爭性產業(yè)發(fā)展與戰(zhàn)略演進研究——以中國家電產業(yè)發(fā)展為例[D];浙江大學;2002年
4 柯遵科;可持續(xù)發(fā)展背景下的科技觀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5 陳新輝;伽利略科學的哲學意蘊[D];湘潭大學;2003年
6 張玉堂;法律經濟學方法論批判[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7 祝俊峰;施拉姆研究毛澤東思想的方法評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俞勝;波蘭尼的“個人知識”理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9 葉立國;明晰“相關決定論”概念的一種可能方案[D];內蒙古大學;2004年
10 雷良;形而上學的歷史命運及其與科學的關系[D];中南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屈滿學;;定性研究芻議[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500年來人文精神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N];解放日報;2007年
2 上海市社聯(lián)副主席、復旦人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姜義華;人文世紀:回應世界新挑戰(zhàn)[N];文匯報;2001年
3 李衛(wèi)東 薛書田 張志蓬;繁榮哲學社會科學 推動先進文化建設[N];山西日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孔令平;論科學與人文的關系及其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琛;論八十年代“方法論革命”及其歷史域境[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秦亞君;論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4 洪長安;論自然科學方法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D];廣西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501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15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