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他者與自者的視野”研討會綜述
[Abstract]:From December 9 to 11, 2011, sponso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a special fund for the academic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Project 985" funded Professor Tan to organize a specific organization with the theme "Chinese Studies: the Vision of others and self".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Martin Hal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The second Youth Anthropology Forum.
【作者單位】: 浙江財經(jīng)學院社會工作系;北方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
【分類號】:C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大鳴,梅方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感悟人類學專業(yè)[J];高校招生;2005年Z1期
2 周泓,黃達遠;歷史人類學:中國史學研究方法的新訴求[J];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3 姜勇;;比較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困境與方向[J];外國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戴暉;;感性及其激情——費爾巴哈的起源學批判[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李德君;試論人類學影視片的拍攝視角[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6 唐·羅沃薩姆;后殖民性:新現(xiàn)代性的挑戰(zhàn)[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8年03期
7 徐杰舜,彭兆榮;我非我與“學術浪子”——人類學者訪談之三[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8 聶愛文;百年回眸 再展輝煌——記“21世紀都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暨紀念中國人類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9 妮瑪娜姆;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的田野考察方法及應用[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4期
10 洪軍;簡訊[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發(fā)春;;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主任周大鳴教授在慶祝會上的發(fā)言[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王志紅;謝薇;;民族醫(yī)學的研究應該具有人類學的眼光和胸懷——民族醫(yī)學研究的觀念和方法淺談[A];第五屆全國民族醫(yī)藥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6年
3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章程[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楊泠泠;;人類學的視角與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1年
5 吳長初;王岐本;馮聲麒;;對秦俑上肢動態(tài)的人類學觀測[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6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關于增補副會長和常務理事的決定[A];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顧問名單[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中國都市人類學會代表團;;參加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2002年東京中期會議情況報告[A];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周大嗚;;人類學與參與式發(fā)展理論[A];慶賀黃淑娉教授從教50周年暨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黃鳳祥;;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工作總結(jié)報告[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慶祝阮西湖教授從事學術研究50年暨都市人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宜安 楊孔熾;加強人類學學科建設[N];光明日報;2003年
2 黃劍波 雷亮中;人類學新知[N];人民日報;2003年
3 張慶寧;理解生命 欣賞生活[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4 石峰 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漢人民間“神靈”的人類學解釋模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富曉星;人類學著作露出新面孔[N];中華讀書報;2001年
6 何貝莉;從“他者”出發(fā)研究“人”[N];中華讀書報;2007年
7 張繼焦;人類學的學科地位問題 再度引起歐洲學界的關注[N];中國民族報;2010年
8 何星亮;人類學的研究與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1年
9 記者 陳湘;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第16屆大會總結(jié)表彰會在昆召開[N];中國民族報;2009年
10 記者 李沙青;主題:民族學與人類學[N];云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朝輝;淺層文化中斷與深層文化中斷[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2 張今杰;哲學的改造—阿佩爾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趙海英;走向他者之途[D];吉林大學;2010年
4 張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增田;鮑大可及其中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徐魯亞;神話與傳說—論人類學文化撰寫范式的演變[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7 羅秋立;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人類學批判[D];復旦大學;2005年
8 蘇東曉;審美無利害說與審美關系問題[D];復旦大學;2005年
9 褚瀟白;耶穌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間社會的變遷[D];復旦大學;2009年
10 紀峗;慧皎《高僧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曦;《印度之行》中的他者[D];四川大學;2006年
2 唐瓊;芥川龍之介和中國形象[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周新;麥爾維爾小說中的后殖民主義[D];黑龍江大學;2005年
4 李毅;言說美國屬性[D];武漢大學;2005年
5 張平;論《喜福會》中的東方主義及反東方主義元素[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魏瓊?cè)A;《黑暗的心》所體現(xiàn)的康拉德的帝國主義情結(jié)[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周建;羅琳的“隱身衣”[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周子強;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D];廈門大學;2008年
9 張奕;雙重他者的聲音[D];重慶大學;2010年
10 曹英慧;[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290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12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