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nóng)村聚落的空間格局及其宏觀影響因子
本文選題:最近鄰體距離 + 泰森多邊形 ; 參考:《生態(tài)學雜志》2017年05期
【摘要】:農(nóng)村聚落的空間格局可以反映農(nóng)業(yè)社會中人類利用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割方式。本文在全國尺度上進行系統(tǒng)采樣,利用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提取我國東部農(nóng)村聚落信息,通過空間分析和多元回歸定量研究了宏觀尺度上自然環(huán)境因子和社會經(jīng)濟因子與農(nóng)村聚落空間結構特征的關系。結果表明:聚落密度、聚落間最近鄰體距離以及基于聚落點生成的泰森多邊形等聚落格局特征與氣候、地形等宏觀環(huán)境變量具有顯著的關聯(lián)關系;聚落密度主要受地形要素的限制,水熱通量較高、地形復雜的地理區(qū)域,聚落間對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割傾向于表現(xiàn)出較小的空間單元,同時分割的空間異質性相應升高;總體上,農(nóng)村聚落的空間結構受到土地資源供給量與土地利用的難易程度(地形限制)共同影響,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觀尺度上的人地關系。本文研究內容有助于在宏觀尺度上理解農(nóng)村聚落的空間分布特征,并對當前新農(nóng)村建設具有參考價值。
[Abstract]:The spatial pattern of rural settlements can reflect the spatial division of land resources used by human beings in agricultural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inform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is extracted from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by systematic sampling on the national scale. 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environment factors, social economic factors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ural settlements was studi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ttlement pattern features, such as settlement density,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between settlements and Tyson polygon based on settlement point,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climate, topography and other macroscopica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e density of settlements is mainly restricted by topographic factors, the water and heat fluxes are high, the geographical areas with complex topography, the spatial division of land resources between settlements tends to show smaller spatial units, an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segmentation increases accordingly. As a whol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ural settlements is influenced by the supply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difficulty (terrain limitation) of land use, which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land on macro scale to some extent.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on macro scale and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71197) 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訓練計劃資助
【分類號】:C912.82;TU982.2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緋;吳得文;陳鐵柱;;農(nóng)村聚落選址影響因素分析[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2 丁正勇;;中原地區(qū)農(nóng)村聚落建設優(yōu)化研究[J];甘肅科技;2007年06期
3 彭鵬;周國華;;農(nóng)村聚居模式研究初探[J];特區(qū)經(jīng)濟;2008年01期
4 舒波;蘭芳;;淺析現(xiàn)象學視野下農(nóng)村聚落的場所精神——以成都平原為例[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金其銘;江蘇農(nóng)村聚落的規(guī)模與布局[J];建筑學報;1983年10期
6 徐雪仁,王文惠;淺議江蘇農(nóng)村聚落地名[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年03期
7 劉珊;;新農(nóng)村聚落建筑材質設計的案例研究[J];科技視界;2013年24期
8 劉波;牟江;;基于川西林盤保護的新型農(nóng)村聚落規(guī)劃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9 宋明潔;王宏志;邵奇慧;羅靜;周勇;;小城鎮(zhèn)可達性及其與農(nóng)村聚落空間格局的關系——以荊州市93個小城鎮(zhèn)為例[J];人文地理;2013年05期
10 王建東,方元昌;村鎮(zhèn)名稱標志設置管見[J];中國地名;199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榮;;我國城鎮(zhèn)密集地區(qū)農(nóng)村聚落與城鎮(zhèn)化互動關系的思考[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李正軍;史凌霄;;晉南新農(nóng)村聚落景觀的整治規(guī)劃研究[A];2013國際工業(yè)設計研討會暨第十八屆全國工業(yè)設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安治永;切實加強指導 防止大拆大建[N];中國建設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趙思敏;基于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農(nóng)村聚落體系重構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2 李賀楠;中國古代農(nóng)村聚落區(qū)域分布與形態(tài)變遷規(guī)律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復田;長沙市郊農(nóng)村聚落規(guī)劃與建設問題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2 宋明潔;荊州市農(nóng)村聚落空間格局:層次與聚離[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3 趙顯蕊;基于村莊分類的西北貧困地區(qū)村莊適宜性規(guī)劃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4 馬雨婷;基于農(nóng)村聚落本土性的成都平原新農(nóng)村設計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5 趙若焱;蕪湖城鄉(xiāng)交接帶農(nóng)村聚落轉型——調查·研究·實踐[D];清華大學;2003年
6 李霞;適宜地貌景觀的山地新農(nóng)村聚落布局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7 高塔娜;自然環(huán)境對農(nóng)村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8 李媛;重慶忠縣農(nóng)村聚落空間分布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年
9 趙君芬;川西農(nóng)村聚落景觀規(guī)劃設計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10 劉珊;新農(nóng)村聚落建筑景觀設計中材質運用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037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10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