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軌底層群體的社會心態(tài)解析
本文選題:城市越軌底層群體 + 社會心態(tài) ; 參考:《南京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在當前社會轉型的背景下,日漸分化的貧富階層和階層結構的固化,對人們,尤其是底層社會群體的社會心態(tài)產(chǎn)生了影響,導致了底層越軌現(xiàn)象的驟增,這一過程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但極少有學者關注到,越軌經(jīng)歷和“越軌”作為一個標簽本身會對底層群體的生活及社會心態(tài)產(chǎn)生很大影響,甚至會導致他們被邊緣化,從而再次或多次越軌。因而本文欲以越軌底層群體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越軌”與“底層”雙重身份禁錮下形成的社會心態(tài)。本研究表明越軌底層群體中的大部分人的社會心態(tài)都深受越軌經(jīng)歷和“越軌”作為一個標簽的影響。在“越軌”和“底層”的雙重影響下,他們各方面的社會心態(tài)呈現(xiàn)出如下特征。對于自身的越軌行為,他們傾向于對其進行合理化,并將其歸因于外部因素,且希望弱化外界對其越軌經(jīng)歷的關注。在社會交往方面,他們的心態(tài)受到他們對自身評價的影響:那些將自己視為社會弱者的人,往往表現(xiàn)出對他人冷漠的不滿;而那些因越軌和窮困而感到羞恥與自卑的人,則傾向于對他人保持疏離的態(tài)度。而面對政府之時,他們?yōu)樽约鹤鳛楣竦臋嗬艿侥暋A軋而對政府產(chǎn)生不信任,這種狀況進一步影響到他們在利益表達方面的積極性和策略選擇,尤其是在對政府行為的監(jiān)督和檢舉方面抱持冷漠自保的態(tài)度。他們對未來生活的預期并不樂觀,這種狀況影響到了他們對現(xiàn)狀的態(tài)度,認為自己應該“知足常樂”。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increasingly divided rich and poor strata and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stratum structure have had an impact on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people, especially the bottom social groups, resulting in a sudden increase in the phenomenon of underclass deviance. More and more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this process. However, few scholar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transgressive experience and "deviance" as a label itself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life and social mentality of the underclass, and even lead to their marginalization, thus deviating again or more tim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take the transgressive bottom grou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es its social mentality formed under the double identity imprison of "transgression" and "bottom".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most of the people in the transgressive bottom group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transgression experience and "deviance" as a label.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 of "deviant" and "bottom", their social psychology show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For their own deviant behavior, they tend to rationalize it and attribute it to external factors, and they hope to weaken the attention of the outside world to their deviant experience. In terms of social interaction, their mentality is influenced by their assessment of themselves: those who see themselves as socially weak tend to show indifference to others, while those who feel ashamed and inferiority because of deviance and poverty, You tend to be alienated from others. In the face of the government, they are disregarded for their rights as citizens and have no confidence in the government. This situation further affects their enthusiasm and strategic choice i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ests. Especially in the supervision and prosecution of government behavior with indifference and self-defense attitude. They are not optimistic about their future life, which affects their attitude toward the status quo and thinks they should be "content".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C912.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燕;轉型時期社會心態(tài)的主要趨勢及調適目標[J];求索;2004年06期
2 夏學鑾;;值得關注的八種不良的社會心態(tài)[J];黨政干部參考;2011年05期
3 ;當前中國八種不良社會心態(tài)[J];理論與當代;2011年07期
4 張鳳琴;平衡物價改革的社會心態(tài)[J];理論觀察;1988年Z1期
5 揭揚;轉型期的社會心態(tài)問題及其有效疏導[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1997年05期
6 胡紅生;;重視培育構建和諧社會心態(tài)[J];特區(qū)實踐與理論;2007年02期
7 祁茗田;領導干部必須研究社會心態(tài)[J];理論前沿;1997年16期
8 萬斌;郁建興;;關注現(xiàn)實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方向——喜讀《大轉折時期的社會心態(tài)》[J];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04期
9 杜鳳嬌;;“罵聲”蔓延惡化社會心態(tài)[J];人民論壇;2011年18期
10 喬東平;論腐敗對社會心態(tài)的影響[J];晉陽學刊;199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榮昌;;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tài):問題與路徑[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楊宜音;;社會心態(tài)的概念界定:社會心理學的視角[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龍芳;;淺談當前企業(yè)青年的社會心態(tài)弱點及對應方法[A];湖北省以德治國與群眾文化理論研討會專輯[C];2001年
4 王茂林;;發(fā)展民間組織 調節(jié)社會心態(tài)(論文摘要)[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朱明仕;;我國轉型期社會心態(tài)與政府公共管理創(chuàng)新初探[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馬皚;董曉鵬;陳蕊花;楊勝娟;;不同社會階層人群的社會心態(tài)與社會適應方式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于福洋;李朝旭;李穎;;當代中國人社會心態(tài)的互聯(lián)網(wǎng)折射——來自抗震祈福留言的分析[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8 沈繼生;;僑鄉(xiāng)社會心態(tài)與泉州七夕風俗[A];福建僑鄉(xiāng)民俗——福建僑鄉(xiāng)民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9 丁文超;;暢銷書研究:基于社會心態(tài)研究取向的探討[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彥坤;王永芹;;社會心態(tài)調適與和諧社會構建[A];堅持科學發(fā)展 構建和諧社會——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二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唐偉;治理“潛規(guī)則”先矯正社會心態(tài)[N];中國社會報;2011年
2 安徽省委黨校 王星閩;深刻把握健康社會心態(tài)的內(nèi)涵[N];人民日報;2010年
3 記者 李斌 熊爭艷 羅宇凡;“社會心態(tài)”首次寫入五年規(guī)劃,代表委員關注[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4 楊濤;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tài)”從官員抓起[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5 福建武警總隊 白光軍;當“社會心態(tài)”寫入“十二五”[N];解放軍報;2011年
6 劉武俊;良好的社會心態(tài)來自民主法治[N];法制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趙麗 本報實習生 朱婷;熱點事件背后暗藏怎樣的社會心態(tài)[N];法制日報;2011年
8 劉武俊;多看看社會心態(tài)這塊“晴雨表”[N];光明日報;2011年
9 李倫;培育健康的社會心態(tài)[N];貴陽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楊學博;有效引導和調節(jié)社會心態(tài)[N];人民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紅生;社會心態(tài)論[D];武漢大學;2004年
2 周宏;論德育的社會心理環(huán)境[D];復旦大學;2009年
3 孔會俠;從轉型期的“底層敘述”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新拓展[D];蘭州大學;2010年
4 董經(jīng)政;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弱勢群體社會心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學勝;“底層文學”批判[D];吉林大學;2013年
6 李曉平;和諧社會的輿論環(huán)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7 李胡玉;韓國民眾文學與中國底層文學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8 劉旭;當代文學中的底層形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徐文廣;中國現(xiàn)代戰(zhàn)爭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羅鋒;“歷史的細語”:新紀錄運動中的底層影像研究(1991-2010)[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穎穎;城市越軌底層群體的社會心態(tài)解析[D];南京大學;2013年
2 李開葉;論社會心態(tài)建設[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邵媛媛;大學生積極社會心態(tài)培育研究[D];渤海大學;2013年
4 傅以君;試析社會心態(tài)在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的影響和作用[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李小尉;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統(tǒng)區(qū)知識分子社會心態(tài)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岳欽韜;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的社會生活與社會心態(tài)[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年
7 胡坤;后金(清)“南略”與明末清初北方社會心態(tài)的演變[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暴小玲;轉型期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與社會心態(tài)[D];廈門大學;2008年
9 曾紹軍;解放戰(zhàn)爭時期知識分子社會心態(tài)轉變的美國因素[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于春曉;義和團運動中的社會動員[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528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05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