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畫家村:青年藝術(shù)家的遷移和聚集
本文選題:圓明園畫家村 + 藝術(shù)家; 參考:《中國青年研究》2017年07期
【摘要】:圓明園畫家村作為新中國第一個自發(fā)形成的藝術(shù)家聚集地,前后持續(xù)時間不過六年,但是它對中國當代藝術(shù)史影響深遠,其中玩世現(xiàn)實主義和艷俗藝術(shù)是與圓明園畫家村直接相關(guān)聯(lián)的兩種藝術(shù)樣式。1995年秋天的若干次收容遣送是導(dǎo)致圓明園畫家村解體的直接原因,但是對當時的社會狀況稍加還原就會發(fā)現(xiàn)畫家村的解體不是孤立的事件,收容遣送也不是專門針對藝術(shù)家施行的整治措施。然而,這件中國社會劇變中的小事對整個中國當代藝術(shù)史影響深遠,社會包容性的缺失傷害了藝術(shù)家,無形中也抬高了圓明園畫家村在藝術(shù)家心目中的位置。圓明園藝術(shù)家當時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踐行并推進的藝術(shù)樣式,至今影響著遍布全國的各種規(guī)模和形式的藝術(shù)家聚集地。
[Abstract]:As the first spontaneously formed artist gathering place in New China, Old Summer Palace village lasted only six years, but it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mong them, playful realism and gaudy art are two kinds of art styles directly related to Old Summer Palace's painting village. Several times of resettlement and repatriation in autumn 1995 were the direct reasons leading to the disintegration of Old Summer Palace's painting village. However, a little restoration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will find that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village is not an isolated event, and that the resettlement and repatriation is not a special treatment for artists. However, this trivial matter in China's social upheaval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hol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The lack of social inclusiveness has hurt artists, and has invisibly raised the position of Old Summer Palace's painters in the minds of artists. The way of life of Old Summer Palace artists at that time and the artistic styles they practiced and promoted still influence the gathering of artists of all sizes and forms all over the country.
【分類號】:C913.5;J12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嚴長元;誰舞今生——國內(nèi)畫家村現(xiàn)象掃描[J];藝術(shù)評論;2005年05期
2 杜啟洪;;山溝里走出的“畫家村”[J];走向世界;2010年07期
3 王大衛(wèi);;茅草壩畫家村[J];貴陽文史;2012年03期
4 宋開智;;畫家村·墨韻[J];詩歌月刊;2014年05期
5 姜戈平;;畫家村 姜戈平之“回憶”系列[J];詩歌月刊;2007年05期
6 呂曉文;在上海畫家村的日子[J];上海藝術(shù)家;2002年Z1期
7 殷華;;走進畫家村[J];上海農(nóng)村經(jīng)濟;2011年09期
8 王欣;;達尼畫家村:青山綠水間的樂土[J];走向世界;2011年29期
9 石晨旭;;尋訪“江北第一畫家村”[J];美術(shù)觀察;2012年05期
10 孔建華;;宋莊畫家村札記[J];中國美術(shù);2012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牛亞洲;寧夏畫家村 一個冬天里的童話[N];銀川晚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陳張;“桂林畫家村”發(fā)展之路在何方[N];桂林日報;2005年
3 ;畫家村:都市里的村莊[N];中國文化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屈菡;畫家村,復(fù)制過多的產(chǎn)業(yè)模式[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陳小艷 代桂云 通訊員 聶恒 任川;達尼畫家村:一個山村的文化追求[N];人民政協(xié)報;2012年
6 蔣子龍;中國出了個“畫家村”[N];中國旅游報;2001年
7 ;西部畫家村要長大[N];中國文化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李珊珊;山溝里的畫家村[N];中國文化報;2011年
9 黃守部;豫東大地上的“畫家村”[N];中國民族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唐小清 邵晶巖;俄羅斯畫家“淘金”太陽島畫家村揚名[N];黑龍江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春怡;呼和浩特畫家村景觀設(shè)計與施工[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年
2 李寶山;北京宋莊畫家村聚落建筑空間類型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004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00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