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力奇聯(lián)合中國社科院成立道教文化博士后工作站
本文選題:道教文化 + 博士后工作站; 參考:《中國道教》2011年06期
【摘要】:正11月26日至27日,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澤副所長、王卡教授等4人到隆力奇公司參觀考察,就企業(yè)如何與社科院進行人才合作、弘揚道教文化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隆力奇公司董事長、總裁徐之偉在交流會上表示,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弘揚道教文化是隆力奇
[Abstract]:From 26 to 27 November, four people, including Jin Z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Professor Wang Ka, went to Longliqi to visit and study the company to discuss how the enterprise could cooperate with th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arry forward Taoist culture and other topics for in-depth exchanges. Xu Zhiwei, chairman and president of Longliqi Company, said at the meeting that Taoism is a native Chinese religion, and promoting Taoist culture is Longliqi.
【分類號】:B958;G322.2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利平;王政書;;論道教天人合一思想與環(huán)境保護[J];經(jīng)濟研究導(dǎo)刊;2011年21期
2 陳慶優(yōu);;含英咀華做學(xué)問 十載致知求真道——《西北道教史》評介[J];中華文化論壇;2011年03期
3 劉嘉偉;;道教視域下的葛邏祿詩人^蚚J];宗教學(xué)研究;2011年02期
4 臧洪貴;;中國道教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紅山文化“符{摗輩侍掌康姆⑾紙暗朗酢蓖魄暗轎邇Ф嗄闧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漢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7期
5 李潔;;贛地旅游景觀中的道教文化[J];文藝爭鳴;2011年12期
6 黃永鋒;呂苗苗;;中國道教思想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哲學(xué)動態(tài);2011年04期
7 劉莉;;道教文化中“北帝”的信仰及發(fā)展[J];貴州文史叢刊;2011年03期
8 陸群;焦麗鋒;李美蓮;蘇勝平;;苗族“巴岱”信仰中的道教因子及原因探析[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xué).理論版);2011年03期
9 鄭琢;;北京火神廟隆重舉行火神誕辰祈福法會[J];中國道教;2011年04期
10 馮鶴;;第一屆中華道教靈寶文化學(xué)術(shù)論壇暨暏皂山祖師殿奠基典禮舉行[J];中國道教;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剛;;二十一世紀道教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張應(yīng)超;;新世紀中發(fā)揚光大道教文化的思考[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馬冬青;;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弘揚道教文化——在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上的致詞[A];二十一世紀中國道教展望——茅山中國道教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蓋建民;;從道教生命哲學(xué)看道教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5 陳娟英;;道教文化與玉皇信仰[A];閩臺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6 李剛;;道教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A];“中國名辯學(xué)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xué)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7 胡孚琛;;道教內(nèi)丹學(xué)的西傳和科學(xué)解釋[A];“中國名辯學(xué)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xué)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8 蔣步榮;;武夷山道教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張振國;;當代道教科儀與教義的互相印證[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張應(yīng)超;;積極引導(dǎo)道教更好地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yīng)[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玲;海峽兩岸道教文化研討會在威舉行[N];威海日報;2009年
2 劉潔;民俗中的道教文化[N];中國民族報;2009年
3 記者 羅一萌;首屆當代中國名人道教文化 書畫藝術(shù)作品展在武漢舉行[N];中國民族報;2009年
4 紅錄;我國傳統(tǒng)民俗中的道教文化[N];中國民族報;2010年
5 記者 嚴斌 實習(xí)記者 粟新林;第三屆中國(成都)道教文化節(jié)昨晚開幕[N];成都日報;2010年
6 段玉明 四川大學(xué)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道教的“貴生”定位與養(yǎng)生道術(shù)[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1年
7 記者 劉青青;第二屆海峽兩岸(威海)道教文化研討會開幕[N];威海日報;2011年
8 楊樺;探尋道教文化中的養(yǎng)生寶庫[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9 記者 林亞茗 羅銳 通訊員 粵民宗;廣東首屆道教文化節(jié)在羅浮山開幕[N];南方日報;2010年
10 曾東平 袁敏;走進道教文化節(jié)[N];四川日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8條
1 劉延剛;陳攖寧與道教文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四川大學(xué);2005年
2 呂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4年
3 胡銳;道教宮觀文化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3年
4 霍克功;李西月內(nèi)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5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5年
6 李昶;張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2年
7 陳晨;嶺南黃大仙信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0年
8 李廣義;《太平經(jīng)》倫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屈丙之;漢唐巴蜀道教文化地理學(xué)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李西林;鄂西清太坪鎮(zhèn)道教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xué);2012年
3 張香鳳;龍虎山道教文化與旅游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03年
4 孫學(xué)雁;齊云山太素宮真武造像相關(guān)歷史問題推論[D];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2008年
5 何亮亮;試析宗教對技術(shù)的積極作用[D];武漢科技大學(xué);2011年
6 孫凌晨;唐代外丹文獻與化學(xué)發(fā)展[D];吉林大學(xué);2008年
7 徐敏;中國近代道教文化論略(1840-1949)[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8 許曉明;漢傳道教之重構(gòu):壯族道公教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7年
9 葛野;蘭州白云觀道教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10 李倩;道教的“神人”概念向“地仙”概念的轉(zhuǎn)變[D];廈門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9054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90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