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中的差序:農民人際信任變遷及其影響因素——基于2002-2015年江西40村五波問卷調查數據的分析
本文選題:人際信任 + 信任的幅度 ; 參考:《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期
【摘要】:江西40村2002至2015年五波問卷調查數據的分析顯示:農民人際信任在十余年間呈現"U型變化、波動提升"的整體態(tài)勢,同時具備"相對穩(wěn)定、小幅變動"的差序式內在結構。傳統(tǒng)差序格局中親屬關系的遞推邏輯,則在農民人際信任方面表現為"家庭本位——嵌住關系——開放關系"由內而外地層級過渡。文章從程度與幅度兩個角度分析了農民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相對于理性路徑的解釋,制度與文化的解釋更具適用性。因此,如果要營造具有更廣更深信任水平的鄉(xiāng)村社會,則應一方面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取信于民;另一方面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建和諧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此外,政府信任、傳統(tǒng)文化對人際信任不同結構的影響同樣值得后續(xù)關注。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data of five waves from 2002 to 2015 in 40 villages of Jiangxi Province showe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of farmers showe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U-type change, fluctuation promotion" in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ha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relatively stable and small change". The recursive logic of kinship in the traditional differential order pattern shows the transition of "family standard-embedded relationship-open relationship" from inside to outside in the aspect of farmers' interpersonal tru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interpersonal trust from the angle of degree and amplitude: compared with the explanation of rational pa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system and culture is more applicable. Therefore, if we want to build a rural society with a broader and deeper level of trust, we should, on the one h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enhance the farmers' sense of obtaining, and trust the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inheri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trus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n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also deserves further attention.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公共事務與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政府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國公民政治價值觀的實證研究”(16AZZ003)
【分類號】:C912.1;C912.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利人,劉義明;大、中專學生人際信任度的比較測試[J];職業(yè)與健康;2000年12期
2 程勝利;當代市民人際信任狀況研究[J];社會;2002年01期
3 須衛(wèi);許希明;;淺析大學生人際信任的現狀及對策[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4 單婷婷;;人際信任的界定[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5 潘琳;王正聰;;網絡環(huán)境中的人際信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8年03期
6 白小薇;;情緒變量對人際信任判斷的影響作用[J];經營管理者;2009年15期
7 曹曉紅;;人際信任的研究述評[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1年01期
8 姚姝婧;王柔嘉;周宇塵;郭宇萌;;人際信任的影響:網絡社區(qū)與現實社會[J];現代交際;2011年10期
9 嵇弘;宋悅;;關于人際信任研究現狀的綜述[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6期
10 孫巍;;人際信任研究述評[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謝笑春;孫曉軍;黃璐;趙競;郝恩河;;網絡自我表露與網絡人際信任的關系:自我表露過程模型的網絡適用性檢驗[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2 閔永勝;姚本先;;人際信任的社會心理機制探析[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王沛;陳莉;;懲罰和社會價值取向對公共物品兩難中人際信任和合作行為的影響[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4 張明元;;關于不同群體人際信任的心理調查[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甘碩秋;趙小軍;游旭群;張偉;;微博環(huán)境中人際信任與自我表露關系:網絡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 董妍;情緒影響人際信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調查執(zhí)行 朱恩青 甄林萍 指導老師 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王小章;我憑什么相信你[N];浙江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韓振華;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穎敏;陌生人社會中網絡人際信任的形成[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2 范慧慧;一般化信任的影響因素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3 許亞閣;微商消費中的網絡人際信任研究[D];深圳大學;2017年
4 陳曉云;城鄉(xiāng)居民人際信任構成及影響因素分析[D];廈門大學;2009年
5 高閩;網絡空間中的人際信任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6 張正陽;互聯(lián)網中人際信任關系的建立過程[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7 于妍;內隱利他和外顯利他同人際信任關系研究[D];吉林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琨煜;女性服刑人員出獄前的人際信任特征及干預[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3年
9 冀軍;人際信任與家庭收入、職業(yè)特征間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10 付鐵鈺;“半熟人社會”中人際信任的困境及其建構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030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80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