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青少年家庭關系疏離的個案工作介入
本文關鍵詞:流浪青少年家庭關系疏離的個案工作介入
【摘要】:近年來關于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多數流浪青少年居無定所,四處游走,逐步成為城市流浪人員。我國的流浪青少年問題最嚴重的,因為受害者是弱勢群體,且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隨著生理和心理的不斷成長,伴之會出現憂郁、焦慮緊張、缺失感、性格等心理障礙,損害青少年家庭功能和其他家庭成員利益,也給社會發(fā)展和民族興旺帶來不利影響。因此解決流浪青少年問題,讓其回歸家庭刻不容緩。社工從發(fā)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出發(fā),參與社工一線服務,發(fā)現青少年離家出走與其家庭關系密不可分。本文選擇個案工作作為主要介入手段,通過實地觀察和走訪會談對CC市救助站點、流浪青少年及其所在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進行詳細了解,分析當下流浪青少年的特點、問題及成因等,結合社會工作專業(yè)的理念、方法開展有針對性的社工幫扶,旨在通過發(fā)揮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功能,幫助流浪青少年回歸家庭并且不會反彈,出現二次流浪。同時根據現有的流浪青少年救助問題,給出自己的建議,最后探討并反思了個案社會工作在介入流浪青少年家庭關系疏離的問題中的意義,為以后的其他社會團體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流浪青少年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提供經驗指導。
【關鍵詞】:流浪青少年 家庭關系疏離 個案工作
【學位授予單位】:長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C913.5;C91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緒論7-13
- 1.1 課題的背景7-8
- 1.2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8-9
- 1.2.1 選題的目的8
- 1.2.2 選題的意義8-9
- 1.3 文獻綜述9-13
- 1.3.1 國內文獻9-11
- 1.3.2 國外文獻11-13
- 第二章 研究設計13-18
- 2.1 概念界定13-14
- 2.1.1 流浪青少年13
- 2.1.2 個案工作13
- 2.1.3 家庭關系疏離13-14
- 2.2 研究方法14-15
- 2.2.1 文獻法14
- 2.2.2 訪談法14
- 2.2.3 非參與觀察法14-15
- 2.2.4 個案介入15
- 2.3 研究理論基礎15-17
- 2.3.1 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15-16
- 2.3.2 優(yōu)勢視角理論16-17
- 2.3.3 溝通理論17
- 2.4 研究難點17-18
- 第三章 流浪青少年家庭關系疏離的個案工作介入過程18-31
- 3.1 個案工作的服務過程18-19
- 3.2 CC市救助管理站流浪青少年的特征19-20
- 3.3 案例工作過程呈現與分析20-31
- 3.3.1 個案緣起20
- 3.3.2 案主背景資料20-21
- 3.3.3 問題評估21-22
- 3.3.4 服務計劃22-24
- 3.3.5 服務過程24-29
- 3.3.6 結案與評估29-31
- 第四章 流浪青少年家庭關系疏離的個案工作介入反思31-35
- 4.1 介入反思31
- 4.2 介入優(yōu)勢31-33
- 4.2.1 基本價值理念的應用31-32
- 4.2.2 整合資源的特殊性32
- 4.2.3 從治標到治本的救助模式轉變32
- 4.2.4 從救助到發(fā)展的救助目標改變32-33
- 4.3 對策建議33-35
- 4.3.1 推進救助社會工作實務開展33
- 4.3.2 購買大量社工機構專業(yè)服務33-34
- 4.3.3 推進農村社區(qū)社會工作發(fā)展34-35
- 致謝35-36
- 參考文獻36-37
- 附錄37-39
- 作者簡介3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3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防止青少年犯罪要過五關[J];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01期
2 馬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0年04期
3 高中建;開放·流動·控制——關于青少年犯罪的動態(tài)思考[J];當代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4 張千山;試論媒體暴力對青少年的影響[J];當代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5 叢梅;防患未然與亡羊補牢——轉型時期青少年犯罪動機分析及其對策[J];當代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6 李府仙,狄小華;文身與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0年04期
7 孫淑敏;當代美國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8期
8 楊征;社會文化環(huán)境與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0年01期
9 李府仙,狄小華;文身與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0年01期
10 固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銳利武器——學習江澤民同志《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建龍;;遠離輝煌的繁榮: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2 韓旭;;在虛擬與現實之間:青少年網絡危機及其應對[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3 蓋玉彪;習裕軍;;論青少年犯罪中的網絡因素[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4 金鑫鑫;;網絡游戲與青少年犯罪[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5 劉寶山;;試論青少年網絡犯罪的類型特征與預防對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6 徐小媛;;傳媒暴力對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影響[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7 王志紅;;網絡的負面作用與青少年犯罪[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8 蓋玉彪;習裕軍;;論青少年犯罪中的網絡因素[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9 徐小媛;;傳媒暴力對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影響[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10 方繼民;傅強;;青少年侵財型犯罪的成因特點及防治對策探析[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冊)[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健;防止青少年沉迷上網聊天[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2 劉茜;著力強化青少年法律意識[N];大眾科技報;2007年
3 來賓市興賓區(qū)良江鎮(zhèn)初級中學 徐倩;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對策[N];法治快報;2007年
4 ;漢中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題研討會發(fā)言摘登[N];漢中日報;2007年
5 羅會銀;我市大力推進青少年“免疫工程”[N];九江日報;2007年
6 田曉芳 作者單位:寧縣人民政府;切實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N];隴東報;2007年
7 徐愛東;影響青少年犯罪四大主因[N];民營經濟報;2007年
8 袁一多 謝建平 記者 陶婧;真情關愛 當好青少年“保護神”[N];南昌日報;2007年
9 宋廣玉;青少年犯罪六成源于“無所事事”[N];南京日報;2006年
10 童小軍;美國的青少年社會工作[N];中國社會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黃任之;青少年個人主義—集體主義外部特點和內隱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2 陶琳瑾;高特質憤怒青少年的寬恕干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磊;青少年犯罪研究與立法設計[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全波;我國少數民族青少年犯罪及其預防對策[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3 李瑞;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影響及預防[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4 周豪杰;互聯(lián)網絡誘發(fā)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對策[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5 張偉;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預防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6 拉巴;拉薩市青少年犯罪狀態(tài)分析與防治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董晶;當前中國青少年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宋玉;青少年犯罪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德智;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綜合治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李文繁;現階段青少年犯罪:狀況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048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04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