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視域下“失獨”群體的生活與權利保障
發(fā)布時間:2017-09-20 07:45
本文關鍵詞:和諧社會視域下“失獨”群體的生活與權利保障
更多相關文章: 和諧社會 失獨者 失獨群體 生活保障 權利保障
【摘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我們注重社會民生發(fā)展提出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失獨群體作為社會弱勢群體之一,理應享受和諧社會建設帶來的成果,保障失獨者各項生活與權利也是當務之急。失獨者早已存在于我們的社會之中,但卻一直未受到公眾視野的關注。其原因諸多,直到二零一二年失獨群體的生活與權利的當下窘境被一些媒體進行了專題式的報道,才讓這個面臨困境的龐大群體被我們大眾所熟知。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與努力實現(xiàn)二零二零年全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之下,,失獨群體作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當共同分享社會發(fā)展的成果。因而,妥善解決目前失獨群體生活與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其現(xiàn)實意義與理論意義都不可忽視。 本文運用諸多現(xiàn)實材料,分析獨生子女家庭的形成緣由,明晰了為何會有失獨家庭的出現(xiàn)。通過對失獨群體的定義,劃定了本文探討的群體范圍。梳理過大量的政策法規(guī)之后,明白了計劃生育政策的沿革。經(jīng)過各種資料的收集,探尋到目前失獨群體所面臨的精神困境、生活困境、養(yǎng)老困境。使用搜集到的人口數(shù)據(jù)通過計算得出了現(xiàn)今我國失獨人口大致的數(shù)量,為尋求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強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陀^公正的明確了失獨群體的定義、數(shù)量、現(xiàn)實困境,深入探究原因和本質以后,采取全面、完善的措施提高失獨群體生活水平,并且保障他們的合法權利。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公平理論、約翰·羅爾斯的“最少受惠者”與“差別原則”,阿瑪?shù)賮啞ど摹翱尚心芰Α崩碚摚茖W發(fā)展觀與“中國夢”理論的借鑒與運用,為在解決失獨群體問題上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jù)。 針對失獨群體生活與權利保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的對策,是作者根據(jù)前人研究的社會保障、養(yǎng)老方面的解決辦法,形成了在解決失獨群體問題時符合具體情況設想的策略。目前失獨群體的生活保障問題更為突出,因此本論文側重于分析解決失獨群體的生活保障問題,輔以分析處理該群體的權利保障問題。
【關鍵詞】:和諧社會 失獨者 失獨群體 生活保障 權利保障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669.6;D669.3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緒論7-15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意義8-9
- 1.2.1 理論意義8-9
- 1.2.2 現(xiàn)實意義9
- 1.3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9-12
- 1.3.1 國內研究動態(tài)9-12
- 1.3.2 國外研究動態(tài)12
- 1.4 國內外研究中的不足12-13
- 1.5 研究方法13
- 1.6 論文創(chuàng)新點13-15
- 2 和諧社會與失獨群體的內在有機聯(lián)系15-20
- 2.1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含義與基本特征15
- 2.2 失獨者與失獨群體定義及失獨群體的定位15
- 2.3 失獨群體生活與權利保障同和諧社會的關系15-16
- 2.4 失獨群體生活與權利保障的主要理論依據(jù)16-20
- 2.4.1 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16-17
- 2.4.2 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夢”17-18
- 2.4.3 阿瑪?shù)賮啞ど摹翱尚心芰Α崩碚?/span>18-19
- 2.4.4 羅爾斯的“最少受惠者”與“差別原則”19-20
- 3 失獨群體的歷史生成及現(xiàn)實困境20-34
- 3.1 失獨群體現(xiàn)狀與失獨者人數(shù)20-21
- 3.2 獨生子女家庭的生成背景及失獨群體的形成21-23
- 3.2.1 大量獨生子女家庭的生成背景21-23
- 3.2.2 失獨群體的形成23
- 3.3 失獨者面臨的“三重困境”23-26
- 3.3.1 精神困境23-24
- 3.3.2 經(jīng)濟困境24-25
- 3.3.3 養(yǎng)老困境25-26
- 3.4 失獨群體生活與權利保障存在問題26-30
- 3.4.1 政府介入的滯后26-29
- 3.4.2 社會扶助缺乏29
- 3.4.3 失獨者遭受排斥與自我封閉29-30
- 3.5 失獨群體生活與權利保障問題原因分析30-33
- 3.5.1 政治原因30-32
- 3.5.2 經(jīng)濟原因32-33
- 3.5.3 文化原因33
- 3.6 本章小結33-34
- 4 解決失獨群體生活與權利保障問題對策分析34-40
- 4.1 健全國家法規(guī)政策,提升政策保障力度34-35
- 4.1.1 制定針對性的保障政策34
- 4.1.2 特別放寬《收養(yǎng)法》對失獨者收養(yǎng)的限制34-35
- 4.1.3 提高“以房養(yǎng)老”方式的可行性35
- 4.2 提高經(jīng)濟投入,完善基礎保障建設35-37
- 4.2.1 加大培訓專業(yè)服務人員,提高專業(yè)人員素質35-36
- 4.2.2 提高經(jīng)濟扶助額度,建立動態(tài)增長機制36
- 4.2.3 增加基礎建設投入36-37
- 4.3 明確管理,改進利益表達渠道37
- 4.3.1 提高群體組織化程度37
- 4.3.2 明確管理部門,建立合理的表達機制37
- 4.4 明晰具體問題,區(qū)分對待差異狀況37-38
- 4.4.1 永久性失獨與暫時性失獨38
- 4.4.2 城鎮(zhèn)失獨者與農村失獨者38
- 4.5 鼓勵與引導社會公益力量的建立與參與38-40
- 4.5.1 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39
- 4.5.2 引導社會公益基金的投入39-40
- 5 結語40-41
- 致謝41-42
- 參考文獻42-44
- 附錄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繼敏;;成年獨生子女死殘的困境與政府責任[J];重慶行政;2007年03期
2 唐艷光;薛福生;姚衛(wèi)光;;農村孤寡老人生活質量調查[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08年05期
3 阿峻;;失獨家庭的“疼痛”期待社會保障[J];法治與社會;2012年11期
4 穆光完;;獨生子女家庭是風險家庭[J];當代工人(C版);2012年05期
本文編號:8868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88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