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構想
本文關鍵詞: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構想
更多相關文章: 農村社會保障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 農村新型合作醫(yī)療 農村養(yǎng)老保障 法律制度
【摘要】: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yè)大國,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問題。“三農”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問題。農村社會保障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三農”問題的前提和保障。農村社會保障問題關系到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至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在黨和政府一貫的關注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和城市社會保障制度相比,我國農村社會保障事業(yè)還十分落后,從而影響了農村及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成為推動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和農村市場化改革的瓶頸性障礙。從法治的視野出發(fā),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應當在社會安全理念、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理念、社會公平正義理念的催化下發(fā)展而成,以基于生存權、突出發(fā)展權、公平與效率優(yōu)化配置、權利與義務相平衡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在現(xiàn)代化文明國家的法治化力量作用下實現(xiàn)制度的法制化以確保人的尊嚴,實現(xiàn)人的自由。本文從法理、立法角度,圍繞如何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論題,運用分析、綜合、比較等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時結合國情和農村實際提出了對策,希望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盡一些微薄之力。本文分為四章: 第一章: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變遷。歷史是現(xiàn)實的鏡子,我們力求建立全新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就必須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變遷進行較為深刻的認識和反思。該部分分析了我國新中國成立以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演變以及存在的問題,為下文分析其立法必要性做鋪墊。 第二章: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立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立和發(fā)展有著現(xiàn)實的必然性和時代緊迫性。本章從第一章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挑戰(zhàn),分析了存在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立法的缺陷。該部分還明確提出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立法是加快我國法治化進程的必然訴求,是社會保障法的內在要求,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基本人權的需要,是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因此,得出結論: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立法刻不容緩。 第三章:國外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之比較及借鑒。該章對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分析和比較。通過國際比較,發(fā)現(xiàn)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弱點和缺焰,借簽其他國家進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相關狀況,在此基礎上總結農村社會保障國際比較對我國的幾點啟示。 第四章: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構建。該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和重點所在,圍繞如何構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作為思考的出發(fā)點,從五個方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分析:立法價值取向、立法基本原則、立法模式、立法體系和立法內容。 立足于以上分析,本文對如何構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提出了一些思考:以農村社會保障立法為先導,以明確農村社會保障各種主體為基礎,圍繞農民的生、病、老三大生活問題,提出構建我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yī)療法律制度、養(yǎng)老保障法律制度的具體思路。此外,對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其他內容: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予以闡述。本文的一些觀點雖有所創(chuàng)新,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學習中加以完善。
【關鍵詞】:農村社會保障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 農村新型合作醫(yī)療 農村養(yǎng)老保障 法律制度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922.182.1;F323.89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引言10-11
- 1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變遷11-14
- 1.1 家庭保障為主、政府、社區(qū)扶助的社會保障階段(1949 一1956)11
- 1.2 集體保障為主,國家適當扶助的社會保障階段(1957 一1977)11-12
- 1.3 市場化保障階段(1978 一1991)12
- 1.4 制度化保障階段(1992 一至今)12-14
- 2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立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4-23
- 2.1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14-18
- 2.1.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4-15
- 2.1.2 農村醫(yī)療保險制度15-17
- 2.1.3 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17-18
- 2.2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立法的缺陷18-19
- 2.2.1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立法嚴重滯后,立法層次低18
- 2.2.2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空白多18
- 2.2.3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缺乏良好的運行機制和法律責任機制18-19
- 2.3 我國當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困境19-23
- 2.3.1 傳統(tǒng)農村社會保障功能快速弱化19-20
- 2.3.2 農村人口老齡化迫切需要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20
- 2.3.3 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日益突出20-21
- 2.3.4 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刻不容緩21-23
- 3 國外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之比較23-31
- 3.1 發(fā)達國家的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分析23-26
- 3.1.1 以英國為代表的福利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23-24
- 3.1.2 德國的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24-25
- 3.1.3 日本的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25-26
- 3.2 發(fā)展中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26-28
- 3.2.1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26-27
- 3.2.2 以智利為代表的“拉丁模式”27-28
- 3.3 可供借鑒的經驗28-31
- 3.3.1 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發(fā)展的一般途徑:從城市到農村28
- 3.3.2 發(fā)揮政府對構建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作用28-29
- 3.3.3 以法律形式確立并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國際通行的做法29
- 3.3.4 多層次多功能社保模式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形式29-30
- 3.3.5 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必須與本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30-31
- 4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構想31-46
- 4.1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價值取向31-33
- 4.1.1 農村社會保障立法以安全為首要價值31-32
- 4.1.2 農村社會保障以公正為最終目標32-33
- 4.2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則33-35
- 4.2.1 以生存權與發(fā)展權相結合的權利保障原則33
- 4.2.2 堅持公平與效率、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的原則33-34
- 4.2.3 發(fā)揮政府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中的積極作用原則34
- 4.2.4 堅持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原則34-35
- 4.3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模式35-36
- 4.4 構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多層次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36-46
- 4.4.1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立法總體框架36-37
- 4.4.2 推動相關配套法律制度的變革37-38
- 4.4.3 建立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法律體系38-46
- 結語46-47
- 參考文獻47-50
- 致謝50-5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秀海;;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耿相魁;;當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1期
3 張啟龍;;關于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創(chuàng)新的思考[J];商業(yè)研究;2007年06期
4 楊衛(wèi)平,楊勝剛;英、美、日、智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比較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年03期
5 施白容;;構建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設想[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6 何菊芳;構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設想[J];當代經濟研究;2005年09期
7 樊啟榮,王全興,黎棟;中國社會保障立法的發(fā)展趨向與宏觀構思[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8 王瓊;沈道權;;中外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項目比較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9 余興厚;當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幾個問題[J];經濟師;2003年01期
10 李慧娟;;淺議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J];經濟師;2007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覃峰;構建和諧社會視角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93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793934.html